第二百七十二章 中元无恙,入朝劝进(第 2/4 页)
越王钱叙,在前往潭州的路上,听闻国内百姓安然无恙地度过中元节,喜极而泣。
说实话,钱叙作为一个乱世崛起的王者,和其他乱世枭雄很有些不一样。
钱叙掌控越地的这些年,一直都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表现得什么大志向,也没想着对外扩张。
这辈子唯一对外开拓,还是未称王时,冒险北上占据繁华的吴郡。
后面攻占会稽郡南部,只能算作收复旧地。
其实越王钱旭,有极佳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正是他抓住时机北夺吴郡,这才立下了一个王国的根基。
他本性喜欢冒险,也有争霸之心,只是为了子民,不得不固守基业。
对于超凡世界来说,有一个很好评判国家或者王朝是否强盛的办法,那就是观察国运天柱。
天柱能上百米者,才能证明这个国家国力强盛,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定有百年以上的王业气数。
遍数元衍界人道数万年的变迁,可以看出,立国容易,但传承不易。
能有百年国运的国家,往往都能在人道历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胡人无百年国运,因为他们不会治理,内部问题太多。
农业、商业、人口、治政……无论哪一个问题爆发,国家都会陷入危亡境地。
蜀国富裕,吴国善战,可两国天柱均未超过百米。
反观越国却有百米天柱,其国土狭窄,常年处于吴越攻防的守方,在天下争霸的这个舞台上,可能还没一些小国有存在感。
在这种情况下,越国国民能保持安居乐业,不得不说有佛道的功劳,但更重要的是人主钱叙是一个“明君”。
在他的治下,商人摆脱了低贱的地位,越国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
文化教育方面,可以说文士荟萃,人才济济,常有流传南北的文章着出世。
最基本的民生方面,钱叙大兴水利,为农业保驾护航。
越国初立,他即下令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
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由是田塘众多,土地膏腴,有“近泽知田美“之语。
大虞末年,因为时局动荡,战乱不休,哪怕是江南之地的人口,也曾出现过剧减。
可在钱叙一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下,越国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人口数量甚至超过盛年之时。
以两郡之地,养民千万,这是李隆也不得不钦佩的事,毕竟在他的根基之地荆州,时至如今也不过七百万人。
李隆越看钱叙以往的施政功绩,也越感治国不易,他彷佛明白了钱叙为什么要献土纳降。
钱叙是为了千万越人,他不想好不容易安定的越地再陷入战火,从割据豪强、节度使再到越王,是二十年的施政心血。
七月二十日,钱叙携钱氏亲族入潭州觐见,为表尊敬,李隆率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