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处处烽烟,毒儒阳谋(第 2/4 页)
只是每天对着岸上轰上几砲,另外再派小船去靠近喊话,可吴军也不是吃素的,面对劝降侮辱之词痛骂回击,最后互相“问候”俨然成了金陵城外的日常节目。
“你们水师就是个瘪犊子,只知道看戏,敢不敢过上几招?”
“你们厉害,有本事上岸,不敢就别放屁了!”
……
“说起来我都替你们吴王可怜,吴郡和会稽郡都在越国手上,还敢称吴王,三吴之地在哪呢?”
“你们楚王也可怜,是不是小时候缺爱,不然怎么喜好成熟妇人,我听说芙蓉夫人被养在楚宫?”
双方骂战越来越离谱,最后传到上面贵人耳朵中,这才让下面的大头兵停歇一点。
也因为被揭短,李隆有些恼怒,痛骂了邹良材一顿,吩咐给吴国一个教训。
十一月十三日夜,第二舰队沿江投放数千精兵,他们化整为零,深入吴国腹地作战。
第二天,江南水乡的处处烽火倒确实成真了,不是楚军之前来逛一逛就跑。
同时有十几处县城受到攻击,三座县城被骗开城门,粮食军械被焚毁一空,亟需物资。
不过最狠的还是王天武,他带着五百精兵,从江北登陆,千里奔袭巢县粮仓,焚毁了刚准备运去前线的一匹军粮。
虽说扬州地产丰富,不缺粮,但那是不动兵的情况下,一旦动兵,多少粮食也不够吃的。
特别是最重要的长江水道被断,陆上运粮速度大大减缓,前线对于后方军粮的补充更为迫切。
这一战双方伤亡都没超过百人,但却影响了一座重镇的归属。
……
庐江郡,舒县,作为郡治所在,存粮本该够本地军民半年乃至一年之用,可谁叫新增了驻防的十万吴兵。
加上庐江郡本来的三万兵马,十三万正儿八经的青壮战卒,人吃马嚼,半年的存粮能撑多久呢。
统帅府,一個面容憔悴,发须皆白的老人闯进后院,看卫兵的动作,居然不敢有太多的阻拦。
因为这个老人是吴国有名的大儒,濮沽,也是眼下庐江郡的郡守,其名望之高,就算是吴王也要尊重他。
东来抵抗楚军的统帅徐安国,一看是濮沽,有些头疼,只能挥手让周边侍从退下。
“我的徐大帅,你再不控制军中将士粮草之用,最多七天我们就要断粮了。”濮沽见到徐安国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出眼下最关键的问题。
“什么?庐江会缺粮?我记得今岁庐江并未遭受水旱之灾,秋收也是大丰吧。”徐安国有些惊讶,疑惑地问道。
这段时间他一直躲着濮沽,是因为刚进城时,濮沽老是劝说他不要随意放弃城池,王上创业不易如何如何。
但濮沽也不想想,要不是他带兵撤得快,哪里还能全师退到舒县。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