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据郎陵!(第 2/4 页)
是人就有弱点,就有牵挂,只要找到就是突破口。
荆南在动,永山郡在动,郎陵郡的李隆自然也坐不住了,不然就会失去先机。
郡城不好强攻,他就先派人绕过郡城,拿下了永顺县。
如此郡尉宋典就只能困守孤城,连最后能遥相呼应的城池都没了,更别说支援。
从十月底到现在十一月中旬,李隆已围城将近半月,无论是郡城守卒还是李隆之军都已经疲惫不堪。
李隆还好,他将沅水南岸四县的留守县兵都调来了,有充足的兵力轮换休息。
但宋典就只有郡兵一千人,四座城门平均下来每门只有二百五十人镇守,哪怕加上民夫也不够轮值休息的。
睡都睡不好,这种情况下别说出城突袭,就连守城都有些吃力。
而且李隆只想要这座郡城,每到夜晚就在营地里闭门休息防守,你出城逃跑什么的都随意。
认识到这点后,时不时有大户买通守城将官,趁夜打开城门逃之夭夭。
哪怕李隆的名声还可以,不是什么嗜杀能干出屠城之事的人,但毕竟是打仗,谁也不愿意承担那个万一的后果。
开始几天,郡城军民还众志成城,想要抵抗李隆这个外来人。
但随着半月围城下来,很多乱七八糟的消息也纷纷传开,诸如李隆做的大小善事都成了茶楼酒桌上的谈资。
一个能收养孤儿,容纳流民,开荒扩土的人变成他们的主君似乎也不错。
还有传言说李隆出生时伴随大日而落,李隆起兵时李家祖坟上青烟袅袅,总之李隆就不是凡人,而是该成大事的主。
大军围城日久,师乏疲惫,一旦破城,肯定对协助守城的人有惩罚。
再加上宋典毕竟是武官出身,对民生之事不了解,也没精力去管。
城内奸商纵横,存量众多的食盐粮食价格一天比一天高,高到最后普通平民无法接受的地步。
郡府官吏勾结奸商欺上瞒下,民怨沸腾,而宋典不知,只顾盯着守城事务。
郎陵郡城李隆大营,戒备最为森严的中军营帐中,正在进行每天的军事例会。
“这是城里面最近的消息,火候到了啊。”李隆将一封密信递给手下传览,众人皆露喜色。
“恭喜主公,看来我等不用太多伤亡就能拿下坚城啊。”一中年面露喜色,对李隆恭贺道。
他叫管宗,是龙汇县的一位落第秀才,喜欢做实事而轻虚务。
在李隆十二岁时就被看重,力荐给了父亲李呈,成了李家的幕僚,长期负责各庄园的大小事项。
这不李隆起兵后就跟在了他身边,负责参赞谋划,只是管宗更擅长民事,于军事上多是一个隐形人。
他弄不太明白军事上的对抗,但他知道民心向背,现在的郎陵郡城应该说只有宋典不欢迎李隆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