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怀念祖母(第 2/4 页)
剩余还有两幅画,一幅是十六世纪中期堪称油画之父的伟大画家所绘制的一幅尼德兰风格的画作,画面精致,人物传神,简真经过仔细甄别后,断定它是一幅真迹。
而另外一幅画作,则是仿自z国古画家黄居寀的一幅佳作,(杏花鹦鹉图)。
简真仔细鉴别了一番后,对gerd说道:“gerd先生的目光真是了得,这十件藏品中,大多都是真品,只是这幅(杏花鹦鹉图)是后期临摹的。”
也得亏那件杏花鹦鹉图是假的,若不然,无论花费多少金钱,她也要将此带回国。
不等gerd说什么,简真接着说道:“原画作纵27.6厘米,横27.6厘米,绢本设色,真品,现存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这幅画的纵幅多了一厘米,右下角的印章也要比原画高上一厘米,就这一厘米,我个人觉得,很是影响整幅图的构造与美观。
当然,此图严格还原了原画作的精髓,无论是色泽,画面还是做旧程度,都可与原作相媲美,留着,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至于这个执壶......”
简真拿在手里仔细观察后说道:“这是个赝品,若真是z国元代官窑,那可谓是无价之宝了。元代瓷器瓷化后颗粒瓷化程度不高,呈中等态,质坚致。
底部露胎处如足底,足墙上面有黑渣点,有些微挡手感,摸起来略滑润。
瓷化凝结中会有拉胚形成的细小空隙,会形成一些很自然的坑眼。
元瓷器因太土含有一定的铁成分,会在足底,胎釉结合处生成自然的火红石。
而这个执壶,拉手,无滑感,瓶身光滑无瑕疵,不干爽,底部的火红石也是人工刷红,看上去有些很不自然。
而那足底还有一处细微的破损,显出里面的胎白并不是元瓷固有的洁白晶莹状糯米白,而是毫无光泽度的杏黄色。
所以,我依次判定,此执壶乃为赝品。
但这只是我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说着,简真又拿起了一个通体碧绿的手镯。
“这个手镯年代久远,成色极好,是顶级的绿翡翠。只是有点可惜的是,这上面有一个裂痕,影响了它的整体美观。”
价格自是也会大打折扣。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