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九百二十五章 宋皇后:其实,她也想回一次江南……(第 2/4 页)

    崇平帝看向一旁正襟危坐的贾珩,目光温和几分,温声说道:“子玉,你说吧。”

    今个儿原是一场家宴。

    贾珩放下茶盅,迎着宋皇后以及端容贵妃的目光还有宋妍母女的注视,说道:“回皇后娘娘,女真最近动作频频,吞并蒙古之战就在眼前,我大汉不使局势被动,需得及早介入此事。”

    以他猜测,女真的皇太极等统治集团的精英,应该不会给大汉更充分的准备时间。

    宋皇后秀眉微蹙,绮丽玉容之上现出认真之色,这让丽人较之往日的贤妻良母多了几许聪慧于外的气质,说道:“子玉的意思是,最近大战将启?”

    端容贵妃也放下手中的茶盅,看向那剑眉朗目的少年,心神微讶。

    这又要打仗了?

    所以咸宁的婚事……

    反正她是发愁的不行,再这样下去,两个人再珠胎暗结,她们只怕要成为天下的笑柄。

    “如果坐视女真吞并蒙古,战事自不会爆发,但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女真定会两面来攻,那时我大汉将疲于应付。”贾珩说着,转而看向崇平帝道:“所以,臣才想着阻止女真吞并蒙古,以阻遏其扩张之势。”

    崇平帝颔首道:“如是休养生息个二三年,原也是好事,不过子玉既有决断,朕相信子玉的判断。”

    宋皇后闻言,柳眉之下的凤眸莹润如水地看向那少年,一时间,心思复杂莫名。

    偌大国事,关乎社稷兴衰,现在几乎全部压在这年不及弱冠的少年身上。

    可不压在他身上,又能压在谁人身上呢?

    自这少年出仕以来,原本江河日下的国事才渐渐好了起来。

    咸宁公主与李婵月同样凝睇而望贾珩,芳心之中满是担忧。

    可以说,两人的命运早已系于贾珩身上,将来能否安然嫁过去,一多半要看对虏战事的结果。

    这时,夏守忠从殿外禀告道:“娘娘,近晌了,是否传午膳?”

    宋皇后吩咐道:“去传着午膳吧。”

    不大一会儿,内监和女官端着菜肴来到西南靠着轩窗的长条桌前。

    崇平帝道:“先用膳,等会儿再说。”

    待众人用罢饭菜,重又落座品茗,崇平帝也没有多喝,只是小酌了两杯。

    宋皇后提及另外一事,道:“陛下,让诸皇妃省亲的圣旨已经降下去了,先让各家修省亲别墅,等明年上元佳节的时候,也能共叙天伦,现在各家都上了谢表呢。”

    崇平帝点头道:“皇后也可去省省亲,这些年在宫里打理六宫,也回家与宋公团聚。”

    贾珩端起茶盅,轻轻品了一口,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宋皇后,丽人雪肤玉颜,笑靥恍若玫瑰盛开,娇媚无端,而粉腻秀颈上挂着一串珍珠,雪岭丰盈。

    顺势放下茶盅,忽而心有所觉,凝眸看向正将一双灵动清眸瞧着自己的咸宁,眼神中蕴着一抹好奇之色。

    嗯,别让咸宁看出什么来了吧。

    宋皇后柔声道:“臣妾父亲说倒也不用折腾了,还说等春暖花开以后,回到杭州老家去,落叶归根。”

    宋皇后当年是浙江杭州府人,原是到金陵府办事遇到了当时为雍王的天子,然后成为今天母仪天下的六宫之主。

    崇平帝想了想,道:“那也好,宋公坐船过去调养调养,西北这边儿气候是要差上许多,不及江南宜居。”

    宋皇后玉容柔美,目光莹润如水,纤声道:“那臣妾就代父亲多谢陛下了。”

    其实,她也想回一次江南,但现在时机也不大合适,等到时候再看看具体情况吧。

    崇平帝转而看向贾珩,问道:“子玉,等会儿随朕去与李卿再议议北方之事。”

    “微臣遵旨。”贾珩拱手道。

    君臣二人说着,没有在坤宁宫多留,前往大明宫内书房,崇平帝打发戴权去唤来了李瓒,兵部侍郎施杰一同议着军机。

    至于另外一位军机大臣南安郡王,此刻倒不在军机处。

    大明宫,内书房

    午后阳光照耀在澄莹如水的玉阶之上,而蟒服少年垂手而立。

    李瓒与施杰进入其间,向书桉之后的崇平帝躬身行礼,道:“微臣见过圣上,圣上万岁万万岁。”

    “两位爱卿平身。”崇平帝示意两人平身,让戴权看座。

    “李卿、施卿应已知晓北境之事,女真兴兵吞并察哈尔蒙古,以便侵我汉土,将来就是一从北平,一从山西大同,两路犯我大汉。”崇平帝说着,吩咐着戴权准备舆图。

    李瓒面色现出凝重,却并未第一时间说着,而是看向贾珩,问道:“此乃牵涉女真国运兴衰之战,永宁侯可有对策?”

    贾珩道:“李阁老所言不错,女真定然倾国而伐蒙古,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必要时候需得领大军出塞,联蒙抗虏。”

    “女真八旗劲旅,骁勇善战,又在草原之上,贾侯可有胜算?”军机大臣施杰问道。

    贾珩走到舆图之前,说道:“我以京营精锐骁骑出塞,与蒙古两方策应,虽不敢言战而必胜,但胜负犹在五五之数。”

    李瓒面容上见着思忖之色,说道:“女真肯定会派兵牵制,一路是北平,一路是大同,北平入寇河北、山东劫掠,向来如入无人之境,而我官军与其交战,朝野上下瞩目,那时我大军出塞,胜负难料,朝堂一夕三惊,风声鹤唳。”

    说着,看向崇平帝道:“那时,朝堂只怕会有反对之声,圣上还是要早做准备。”

    那时候寇虏侵河北、山东等地劫掠,定然有自家的事情没有解决,结果介入蒙古之战的言论出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小老板 江湖三女侠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仙帝重生混都市 明末:帝国崛起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小将军是我心尖宠[重生] 妖尾的文字魔法 北齐怪谈 秦草 晋末长剑 骗了康熙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这个海贼背靠正义 我爷爷是神罗皇帝 苟出一个盛唐 抗日之幽灵 我在木叶练吐纳 食戟之玉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