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柳暗花明 (1)(第 2/4 页)
而绍先,志全三人接受了任务后,面对各种农具等一切东西,自是据理力争,毫不迟让,直到六月底,才将所有东西分完,以五队两间,十一队三间仓库,而结束分队之事也。
话说麦贵作为原五队,现十一队社员,虽然没有选为代表直接参与分地,但对于事项的进展,自也如其他人一样,时刻关注着也。当看到所有土地全部分割完毕,并且本队场面就划分在紧挨自家自留地的南面时,自是高兴,闻声上工,随着便春耕耢麦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春去夏来,眨眼间,便又是一个夏收夏种,刈麦的季节了。
忙种忙,麦上场,随着节气的到来,深知麦收要紧,秋收要稳的农民们,自不迟缓,随即便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热火朝天地割拉晒打藏,抢收起小麦来。
却说十一队村民们由于刚刚分罢队,憋着气的他们,为了干出个样子,让别人瞧瞧,一个个自恶如猛虎,干劲十足也,割、拉、打、扬、晒,在不到一个月,夏收夏种便结束了,而随着生产队将培育来年种子的玉米点种到大块地那块地的东头后,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雨也突然降临下来。
村民们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及时雨,自是喜上眉梢,随着雨过天晴,趁着庄稼苗还没有长出,随即贯装上队里最饱满,最干净的小麦,赶着马车,便送往人和粮所交售去。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眨眼之间,便已是小暑时节,又是个骄阳似火的季节了。
郭丽亚四年级已经毕业,放假后,每天除了割猪草外,无所事事,也不看书的他,在东奔西跑,满寨子摘枣打核桃的游玩中,针对骄阳似火的天气,自时不时不是跳进东门外大白坑时里洗澡,就是跑到村西唐江河里游泳,天天玩得自是不亦乐乎也。
话说麦贵与村民们交罢公粮,回到家,当看到秋苗连同草皆已经长出后,为了秋收有个好收成,自也不怕天气炎热,酷暑难耐,随着上工的铃地,戴上草帽,扛起锄头,便下地投入到锄草,间苗的田间管理中去了。
感恨方初夏,飘然过立秋,光阴似箭,转瞬即逝,眨眼间,立秋过罢,便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处暑季节了。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面对着已经长高将要成熟的庄稼,麦贵心里自是高兴,当看到村里不少人,趁着农活不多,纷纷到南窑砖厂买砖,并借用生产队的马车将砖运送回家,准备在冬季农闲之时盖房,且自己新宅子东西左右邻居及周围皆已经盖起堂屋时,已经积蓄四五年的他,刹时间,便也激起了盖房之心,问了明窑厂砖价为三分钱一块,打定也要趁着冬季买砖盖房后,放工回家吃晚饭时,随着便和妻子商量买砖盖房之事来。
杨荣花猛然听闻后,沉思片刻,随着便点头同意了下来,“盖房,行啊,盖房这事早晚咱们都得做的,现买就买吧,即便万一钱不够,只当提前备料的。”
麦贵自是高兴,随着便定下明天前往买砖也,“行,那我明天就到南窑买砖去。”
“好的,饭已经做好,先吃饭吧,”杨荣花说着,端起锅台上早已盛好,放凉的一碗稀饭,便递送了过去。
麦贵伸手接过稀饭,转身放到饭桌,顺手从馍筐里拿了三个面粉少,豆面多的杂粮饼子,咬吃了一口后,抓起筷子,往饼子中间夹放了一些炒熟的红薯茎,放下筷子,将饼子从中间折合到一起后,端起稀饭,便大口地吃喝了起来。
且说丽亚他们哥几个,虽躲闪在小堂屋里一边正经地看着小人画,但脑海自时刻想着吃饭之事,当猛然听到母亲叫喊吃饭的声音后,自不迟缓,随着出门,进入伙房拿了碗筷,围坐在伙房外面桌前,便边夹菜边喝汤,津津有味地吃喝了起来。
且说杨荣花产生了盖房之心后,随着私下里便估摸计算起盖房的费用来,虽然知道盖房都需要什么东西,但对于盖三间堂屋,到底需要多少东西才能盖起,自不知晓,随着禁不住便向丈夫问询了过去,“咱们盖三间堂屋,得需要买多少砖啊?”
且说麦贵吃完先前所拿的那三个饼子后,又拿了四个正在往饼子夹放着红薯茎,闻声后,随着放下筷子,将饼子折合到一起后,调头头便回答了过去,“这个据我估算,大概得一万二千多块砖,也就是三百六十块钱。”
“那沙子和白灰,水泥什么价钱,咱们需要多少啊?”
麦贵道:“沙子、水泥嘛,据他们讲,一架子车沙子三十多块钱,而白灰一架子车大概四、五十块钱,水泥一袋大概五、六块钱左右吧,至于需要多少沙子、白灰,这个具体我也没算过,对于它们,咱们先买了砖再说。”
“行,那我给你拿钱去。”
麦贵见之,随着便劝说了过去,“暂时不用拿的,你先吃饭吧,明天在拿也不晚的。”
“行,明天就明天,”杨荣花说完,自也不立刻吃饭,随着转身拤起一拤子堆在伙房不远的狗秧马齿菜,便喂已经怀孕多月,并快要生产的母猪去。
亚民、亚军哥几个自也不管父母在说什么,三下五去二,吃罢晚饭后,随着放下碗筷,便到新宅子那里睡觉休息去了。
杨荣花将猪草投喂给母猪后,回头看到亚民几个吃罢离开后,随着收拾了他们碗筷,便盛汤吃喝去。且当她吃罢晚饭后,夜虽然已经很暗,但她还借着煤油灯发出的亮光,将锅碗瓢盆刷洗干净,并随着将刷锅的恶水倒喂给母猪后,这才上床休息也。
次日,决定要盖房的麦贵吃罢早饭,眼见窑厂那高高的烟筒,正往外冒着黑烟,深知砖厂正烧着砖,随即带上钱,便往南窑砖厂买砖去。
南窑砖厂就建村子的南面,雷达站的北面,那条直通西平县城与zh市,刚刚修好,还没有贯通的漯西公路的西边,距离寨子有二里多路,至于公社为什么把砖厂建在这里,主要是七五年发水时,因为那里地势高,没有淹没,土多。
却说麦贵三步并着两步到了窑厂,找到会计,问明价格,交钱买了一万三千五百块砖,问明了砖放在什么地方后,随即拿着拉砖的条子,回到家,借了队上的马车,便叫喊丽亚他们,往窑厂拉砖去。
杨荣花闻之,自不迟缓,让闺女书燕看护小儿新颖后,随着便坐上了马车去。
却说丽亚哥几个听说要拉砖盖房,自是高兴,坐上马车,到了窑厂,自不等车子的停稳,立刻便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如同猛虎下山似的,叫喊着挤到车子一面,便车下车上,搬的搬,摆的摆,装起车来,人多手快,不大功夫,便装满了车也。
麦贵自是高兴,叫喊着让丽亚他们让开后,随着驱车打马,便将砖拉回家去。
丽亚哥几个深知回家还要往下卸,随着便跟随回家去,且到家后,深知搬卸之时,已不需要在将砖摆放成丁,当看到车子停稳后,自不用父母双亲吩咐,立刻便争先恐后围了上去,七手八脚地往下搬卸起砖头来。
麦贵自怕丽亚他们不明白,而将砖摆放到碍事的地方,自边卸载,边大声交待吩咐也。
丽亚等遵从吩咐,一个个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不大功夫,便卸完了一车砖也。
麦贵看丽亚他们全部坐上车后,随着便打马驱车往窑上,装砖去。
书不重复,话不多说,麦贵打马驱车,领着全家人来来回回,装装卸卸,不到中午,将一万三千五百块砖全部拉回,将马与车归还队里后,原盖房一直单独用土作为黏泥的麦贵,当看到别人盖房,彻墙所用的三合土是土搀沙子,白灰时,自不迟疑,随着便在白天不担误挣工分的情况下,晚上借用生产队的架子车,又到南塘子那里,往新宅子拉起土来。
暑退秋澄夜转凉,昼夜均等一般长。芝麻豆子皆已黄,引来村民收秋忙。过了白露是秋分,眨眼之间,便又到秋收秋种的农忙季节了。
麦贵与村民们面对着硕果累累,庄稼丰收的景向,自是高兴,根据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红薯待到霜降收这些俗语。随着便割谷子,杀芝麻,摘棉花,打豆子,一边一样一样的收割着庄稼,一边用骡子,马犁起地来,一时间,自是忙个不停也。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村民们随着寒露节气到来,人畜不闲,经过几天的忙碌,拉耧耩小麦播种到那些已经耕耙过的地块后,跟随着便扛着铁耙,拿着镰刀,下地刨红薯去。
却说麦贵出了红薯,利用礤床将不可长时间存放的红薯,刨擦成红薯干,晾晒到地里后,决定明年春上盖房的他,随机趁着冬季农闲之时,便独自拉着架子车,前往漯河牛行街那里买了一架子车沙子,两架子车白灰,五袋水泥也。不久,在到漯河黄岗村,卖完猪崽回来的路上,顺路下道,便拐弯走进了小寨杨瓦厂,找到销售员,问明了瓦厂所烧屋瓦,一级一块为一毛八,二级一块为一毛一,三级为四分后,决定买三级屋瓦,让销售员帮忙算好三间房子,需要多少块后,隔日,带上亚民,赶着生产队的马车,到了小寨杨瓦厂,将盖房所需要的屋瓦,给买拉回去后,为了将来盖房时好用,并随着便将它们在宅子南北两边,一家一半,分开卸下了车去。
却说麦贵趁着农闲东奔西跑,经过一番西买东购,将砖、瓦、沙子、水泥、白灰,以及土置备够后,针对盖房所用的椽子,檩条,梁,以及门窗等还没有拼对的情况,这些年私下里一直为盖房,默默做着各项准备的他,随着将家中这些年不管是花钱所买,自家树所伐,还是原南屋转盖东屋,没有用完所剩的,从屋外院内,不管大小,粗细,翻箱倒柜似的,统统全部抬运到新宅子后,写了一份单子,注明了门高门宽,两个窗子的大小,以及梁高,梁长,檩条的长短,及多少后,针对成章正在给别家做活,忙不过来之情况,随即便让学木匠的儿子亚民就木材,进行拼对去。
“百日斧子千日锛,大锯只需一早晨,”亚民自从拜成章为师后,这两年来,虽然已经跟随着做了多次木工活了,对于如何拼对制作门窗,梁,椽子,自也并不陌生,自也知道拼对椽子,檩条,门窗时,必须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先主后次,但“三年学徒五年匠”,由于没有单独干过,一时间,自不敢独做也。
麦贵自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准备他寻找其他木工前来拼对木料时,从小就长在自己家,和自己玩得就最好的发小,学木匠手艺时和成章是一个师傅,现在驻马店棉纺厂上班做木工,并用刨子能刨出直刨花,比自己岁数小好几岁的郭四鄂出现在了面前,自让他说不出的惊喜也,按耐不住心中喜悦,随着便问了过去,“四鄂兄弟,你不是在驻马店上班嘛,现怎么在家呀?”
郭四鄂三十四、五岁,方脸,中等身材,由于和麦贵玩得对劲,自如同一个人似的,面对着问询,自不遮掩,随着便直来直去、直截了当地回答了过去,“我呀,因为工厂这七、八天停工待料,咱们也好几个月没有见面了,闲着没事,就回来看看。”
麦贵道:“我说你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弟媳,孩子们,都好吧?”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