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白骨露于野(第 2/4 页)
或许是因为还有身为汉臣的坚守,又或许只是单纯觉得时机没成熟,还可能是因为荀彧的反对与自杀。
总之,到最后曹操也没有称帝。
但他早已是北方的君主。
曹安东走过血与骨堆积成的台阶,来到先祖面前。
“坐。”曹操身材矮小,面容并不好看。但坐在一张几案前,便显得英武不凡。
上将行晚辈礼,然后入坐。
“你回答孤三个问题,只要让孤满意,大魏五子良将,曹氏八虎骑,还有五大谋臣、青州兵、虎豹骑……还有整个大魏。都可以交给你。”
曹孟德身披戎装,腰间佩剑。几案上放着现代的各种经济与政治军事著作,也不知道是谁帮他搞来的。
这普通话说得,比曹安东碰到的大部分英灵都六。
“好。”曹安东点头。
“你对荀文若怎么看。”曹操拿着酒杯问道。
这个问题不是很好回答,当然曹安东也料到会不好回答。
荀彧(字文若)是曹操麾下文臣之首,相当于刘备手下诸葛亮前期的位置(后来蜀汉没人,诸葛亮把军事的任务也挑了,难怪累死。)。而且还有大量文臣是由他举荐给曹操的。
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一统北方,鞭挞天下的成就。
然而在曹操想更进一步,威胁到汉室正统存续的时候。也是荀彧发出来最强烈的反对,随后收到曹操的一个空饭盒。
你说你食汉禄,为汉臣。
但现在已无汉禄可食。
这是在劝荀彧过来当魏臣。可荀彧选择用自己的头颅装满这个饭盒。
赤壁汉中两败,曹操再无统一天下的可能。哪怕后来通过煽动孙权背刺,让刘备也失去了这种可能,但终究是止步于此。
荀彧的死,让失去实现理想的可能,转向追求地位的曹操清醒了一些。
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起曾经的自己。
“荀文若,汉臣也。”虽然想了很多,但曹安东最后只是这么简单地回答了一句。
不错,这句话已经是对荀彧最好的评价了。
相比由汉征西变成魏武帝的曹操,他保持了初心。有人会问他为什么不去投刘备,因为刘备之汉不是他之汉。
曹操拿起酒杯喝了一口,看不出对这个答案是否满意:“你觉得刘玄德是什么样的人?”
刘备是曹操的一生之敌。彼此都让对方的理想失败了。相比之下,虽然孙策、周瑜、鲁肃、陆逊代表着江东也提出了许多可能统一天下的战略,虽然北方少数民族在崛起的过程中虎视眈眈,虽然袁绍在官渡之前碾压曹操,虽然司马家族终结了他的魏国。
但真正让曹操完全失败的还是刘备。真正与曹操斗了一辈子的还是刘备。也只能是刘备。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