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治愈心灵,寻找人生的春天(第 3/4 页)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影片末尾,字幕显示着这样一句话:克莱门特马修继续给别人上音乐课,直到去世,从未试图扬名立万。
马修的日记里记录着这样一句话:我叫做克莱门特马修,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
实际上,我认为他并没有失败,相反拥有骄傲的成功,他的成功不在于扬名,而在于他的坚持和永不言弃。
成为寄宿学校学监的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用自己的真诚和对音乐的执着感染身处“泥淖”的孩子们,令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池塘之底”的孩子们,对世界的愤恨,对亲情的漠视,对社会的失望,对未来的迷茫,加上他们扭曲的意志,反常的神态,恶劣的行为,全都被马修的音乐一点点稀释,溶解,淡化,余下的只有对理解和自由的无限渴望。
还记得马修的第一堂课上让学生们写下自己的梦想吗?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只是相比起来,电影里面的孩子们,大概是第一次有老师让他们写下这种“奢侈”的东西吧。
梦想?在马修到来之前,他们只能深埋在心底,或者没有人会认为,这群“放牛班”的孩子们,配拥有所谓的梦想。
马修问科尔班偷钱买什么的时候,他小声地回答:热气球。
热气球,那是自由的意象;
课堂上,孩子们托着腮帮子,望着窗外蔚蓝的晴空。
晴空,那是自由的意象;
短暂的活动时间,他们小心地放飞一只又一只纸飞机。
纸飞机,那是自由的意象;
每天坚持练习的那些乐曲,关于黑夜和风筝。
风筝,那是自由的意象。
残酷冷冰的辅育院禁锢着他们孱弱的身体,却无法桎梏游离的魂灵。随风飘荡的歌声将孩子们的魂灵带到远方,那里有情,有爱,有理解,有救赎,还有他们执着的音乐和自由。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