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七章 仿制药代工厂(第 3/4 页)
挂掉电话后,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猛地站起身来,在办公室内不停走动,兴奋得无以复加。
华夏医药巨头三清集团竟然在找外包代工,这简直就是天上的馅饼砸头上来了。
众所周知,原研药的毛利率非常高,动辄百分之八九十,可以说是相当暴利了。
虽然不知道三清的利润率多少,但是谁都知道它的产品畅销海内外,每年产量非常惊人。
而三清一直以来,为了保障质量,所有药物都是自家工厂生产,哪怕是利润微薄的仿制药,也没有找代工。
现在突然有所转变,很明显释放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
一开始只是仿制药寻找代工,但是以后呢,若是干得好,肯定可以代工原研药。
甚至,如果和三清在研发上有深入合作,转型cdmo,从此一飞冲天,也不是没可能。
药企代工分为两种,一种是富士康那样的纯生产,属于cmo,一种是台积电那种模式,研发兼生产的代工,属于cdmo。
国内许多大型药企,就是给全球医药巨头辉瑞诺华拜耳它们代工,从cmo一步步走到cdmo模式,后面甚至能够做自己的原研药,就此风生水起,股价腾飞。
谢威此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定要好好抓住。
成为三清的代工厂,一是可以释放自己多余的产能,二是可以跟创新药企关联起来。
只有这样,才有希望成为医药市场上的高端玩家。
他对自家的优势也很清楚,多年积累下来,神州的生产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相当不错,成本控制也很厉害,在业界算口碑出众。
但是研发能力基本没有,所以只能做点烂大街的仿制药,毛利润在百分之三四十徘徊。
虽然三清给的利润率可能没有自己做那么高,但在当前大势下,能有稳定大量的订单,就已经难能可贵了,不但能避免破产的命运,也足以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谢威想到这里,兴冲冲地走出办公室,他要好好准备一番,迎接大客户的严格考察。
三天后,三清一行人如约而至,除了几位业务人员,还有两位高管。
一位是采购总监赵晓杰,另一位是仿制药业务总监顾闲。
谢威和赵晓杰一样,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到顾闲这么年轻,不由有些惊异。
不过他并未表现出任何异常,反而更加殷勤了些。
将两人迎入办公室后,一番寒暄,终于了解到了更详细的情况。
“代工订单主要面向海外客户?”谢威心中顿时喜忧参半。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