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周 擒王1(第 3/4 页)
“跟我来。”唐南军摁灭烟头,到达三层的总裁办公区域,向里一指。
“柳总!动不到这个级别吧?”赵勇缩在后面,吓得直哆嗦,柳庆元是中联创始人,中国赫赫有名的商业领袖,二期工程的几个亿,对每年收入五六百亿元的中联来说,不算什么。而且柳庆元到各省,基本上都是与省长这个级别的会面,李玉玺的局级很不对等。“这是拼命,输了怎么办?”
“商场如战场,就是拼命的地方,如果不想拼,就舒舒服服地待在洛阳老家,四月看牡丹,十月吃水席吧。”唐南军有自己的打算,柳庆元出面,这个订单便极有把握。
赵勇最怕这种话,拍着胸脯答应:“好,我发邮件申请。”
邮件根本到不了柳庆元那里,秘书肯定转回来,唐南军摇头:“你在这里堵,当面说。”
赵勇拦截过客户,拦公司老板还是第一遭:“这个,不太好吧?”
“缩头了?河南人是孬种吗?”
“谁是孬种?俺就要给河南争口气。”赵勇受不了,唐南军嘿嘿笑着走了。
在中联员工的心目中,柳庆元不是人,而是神!赵勇敢敲李玉玺的门,却没有胆子拦截柳庆元。我计时吧,如果他十分钟不出来,就回去发邮件。十分钟,九分钟,八分钟,办公室门打开,阿弥陀佛,别是他。千巧万巧,出来的竟真是柳庆元,他踏进电梯,里面响起柳庆元的声音,赵勇手忙脚乱,进不进?
“进来吗?”柳庆元按住电梯等待,挤满满的中联员工一起看着赵勇。
“我!进!”赵勇踏进电梯,数字飞速下降,从三层下来多长时间?赵勇没有退缩余地,鼓起勇气,自己听着声音都扭曲:“柳总,我是大客户部门的赵勇,负责北京交管局二期工程,主管的李玉玺副局长将来公司考察,想请您见他。”
柳庆元双手后背,面对电梯门方向,背对赵勇:“你的主管叫什么名字?”
说不说?出馊主意的就是唐南军,赵勇气不打一处来:“大客户部总经理唐南军。”
“知道了。”柳庆元不说见还是不见。
赵勇盯着他一尘不染的领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二期工程覆盖全省,北京是全国机动车最多,路况最复杂的城市,对大客户部门至关重要。”
“记住,电梯里不要谈生意。”柳庆元走出电梯,等周围人散去,面对赵勇说完,甩步离去,赵勇呆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糟了。
如果柳庆元不出面,唐南军的影响力就差多了。赵勇垂头丧气地抽了一根烟,李玉玺来公司参观本是天赐良机,机会却在无可奈何地流失。唐南军突然推门进来,拎着赵勇回到办公室:“看邮件,柳总的。”
赵勇惊喜地趴在桌面仔细查阅,邮件很简单,请大客户部门安排时间,接待北京交管局李玉玺局长。唐南军很冷静,李玉玺和柳庆元都是大忙人,如果时间对不上,就忽悠了柳庆元。唐南军拍拍椅子,把座位留给赵勇:“别高兴太早,你立即联系交管局,确认时间。”
李玉玺的办公桌上并列着两份传真,一份来自惠康,另一份来自捷科,这个张大强,消息走得真快,李玉玺刚露出点儿意思,他就通知了厂家。方恩山摸不准他的想法,不想暴露立场,笑着建议:“两家都是跨国巨头,诚心邀请,局长去看看吧。”
方恩山又取出一份传真:“局长,中联也来传真了。”
“中联?他们也能做智能交通?”李玉玺家里的台式电脑便是中联的,却不知道他们也有大型设备。
方恩山要帮赵勇,不遗余力地推荐:“中联是国内巨头,局长既然要去考察,不妨也去看看。”
李玉玺对中联没有感觉,可去可不去,给方恩山一个面子:“那就去看看,长长见识。”
这些厂家的邀请函都瞄着二期工程的数亿元订单,李玉玺心里明镜一般:“老方,部里压力很大,我想先把软件的标招了。”
软件金额不大,一般几百万,通常与硬件同时招投标,方恩山不理解,却坚决照办:“好,我去和张大强商量。”
李玉玺戴上眼镜,仔细瞧着两份传真:“老方,你说,这个鱼饵够不够大?”
鱼饵这个词多次出现在李玉玺口中,方恩山不明白:“您说的鱼饵是?”
“二期工程。”李玉玺说。方恩山想起一期工程招标的时候,两个毛头小伙子说,电信和银行全国集中采购招标,能够将价格砍去百分之九十五。李玉玺详细计算,惠康在一期工程给了百分之五十的折扣,一个亿的项目,就有几千万的利润,这便是鱼饵。
“我们拿二期工程钓什么?”方恩山隐约明白,事关重大,必须与李玉玺再次确认。
“老局长马上退休。”李玉玺轻轻一点,验证了方恩山的想法,二期工程果然是鱼饵,要钓的大鱼是李玉玺的局长职位和方恩山的副局级,李玉玺继续问:“听说永嘉集团的王锴神通广大,广结人脉。”
“王锴本人就是太子党,他涉足房地产,与市里领导都有关系。”方恩山开始佩服李玉玺,不愧是钓鱼高手,他上面没有人,现在便用二期工程做鱼饵,王锴便是鱼竿,在他手中指向市政府,那个衙门里隐藏着决定李玉玺升迁的大鱼。考察厂家,在下竿前探探鱼群,决定下竿的方向。
方恩山半明白半不明白之际,李玉玺不想讲太多:“你别管那么多,先把二期工程的主导权抓过来,我们才能讨价还价。”
现在二期工程控制在张大强的信息中心,李玉玺放长线钓大鱼,必须收放自如,张大强并非他的嫡系,操控不灵。方恩山本就与张大强不和,立即给他上眼药:“是啊,我们放长线钓大鱼,就怕关键时刻掉链子。”
李玉玺压着二期工程,就是没有盘算清楚,此事涉及局长宝座,不容有失:“怎么个掉链子法?”
“我们内部有人和厂家勾结,吃里爬外,怎么放长线钓大鱼?这都是轻的,要是有人为了自己的好处,丧心病狂,那可就麻烦了。”方恩山暗指张大强,趁机捅刀子:“你考察厂家的消息都泄露了,招投标的时候,是不是连价格都敢向外说?”
李玉玺咽下这口气,准备卸磨杀驴,如今要推磨,还不能杀驴:“老方,张大强技术上还是有水平的,现在还离不开他,再等等,你先留心。”
他们谈完这番话,互相交了底儿,沉浸在升迁的幻想中。真正的盟友,即便两人无话可说,也不觉得尴尬。李玉玺和方恩山就是这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荣辱与共,肝胆相照。
65周三,上午十点十分
修通环线,领导剪彩,新闻报道,风光有面子,还有政绩。疏通一条小路,麻烦不小,好处不大,于是北京便变成了摊大饼,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地向外摊,车都被赶到环线上。要到路对面打个酱油,都要从立交桥上兜一圈。李玉玺今天自作自受,他的奥迪从二环上了三环,然后是四环和五环,慢吞吞地驶向上地开发区的中联公司总部大楼,一个半小时才出了八达岭高速。终于,奥迪停在中联总部大楼,中联公司创始人柳庆元走下台阶,亲自拉开车门:“李局长,欢迎光临。”
柳庆元创建中联,击败众多跨国公司,成为中国市场遥遥领先的电脑品牌,三岁小孩子都知道他的名字。李玉玺没想到他亲自接待,还会为自己拉开车门,连忙伸手:“幸会,柳总。”
两人并肩进入中联大堂,迎面的lcd(液晶显示器)大屏幕闪出一行欢迎词:热烈欢迎北京交管局领导参观考察。柳庆元走到前台,为李玉玺填写了参观登记表,领了胸卡递给李玉玺,向前带路半步:“请,我今天是导游,为您介绍中联的历史。”
他们一行进入展厅,柳庆元站在一幅照片旁边:“李局长,猜猜,这是哪里?”
照片上只有一个小小的红砖房,很有些年头,高耸的屋顶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样式,这种房子当时十分普遍,贴在展厅开宗明义的第一幅,李玉玺猜不透。柳庆元目光充满情感:“这是中联的总部。”
这个砖房连十个人都装不下,李玉玺更加糊涂:“柳总说笑了吧?”
“十八年前,我们的总部,这本是中科院的门房,我借来当办公室,中联就是从这个小房子走出来的。那时,我们只有十八个人,是捷科和惠康这些跨国公司不起眼的代理商。我们没有技术,没有研发力量,没有品牌,没有资金,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一股精神,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柳庆元开始介绍当年创业历程,李玉玺久久凝视这座砖房,十八年的时间里,中联确实创造出了奇迹。
“中联的发展离不开对我们不离不弃的客户,没有你们就没有中联的今天,因此我们始终将客户放在核心的位置,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柳庆元用一个个活生生故事,详尽讲解公司历史,赵勇暗暗点头,感动人心的力量远远胜过产品的推销。尤其这些话从柳庆元口中说出来,更加震撼人心。
他们进入产品区域,展厅焕然一新,李玉玺走到一台电脑旁边,看着眼熟:“我家里用的就是这款,我可是你们的老客户了。”
中联的主要市场都在家庭和个人,柳庆元组建大客户部门,就是要进军商用市场,他趁机询问:“李局长,您办公室里用什么牌子的电脑?”
“不瞒您说,我们用的是惠康。”
柳庆元走到展厅另外一侧的大型设备前,这是中联推出的高性能服务器,处理能力和稳定性都领先业界:“请看看这台超级电脑,处理能力与任何跨国公司的产品相比,毫不逊色。”
李玉玺不敢轻易承诺,强调价格:“仅仅性能还不够,我们要的是性价比。”
柳庆元听出话中之意,向李玉玺承诺:“只要李局长给机会,我们一定拿出诚意。”
李玉玺沉默,在这种场合,话是不能乱说的。柳庆元一鼓作气问道:“难道李局长连机会都不愿意给我们国内的厂家吗?”
李玉玺不再推脱:“机会,我一定给,到时候就看你们的诚意了。”
两人都付出一个承诺,各自得到一个承诺,柳庆元在最关键时刻,便可以抛出承诺,掌握击败对手的最后时机,只要中联表现不是太差,总能够分一杯羹,这意味着两个领导为二期工程定下基调。唐南军全心陪着方恩山,立项报告卡在他手中,具体操作也要通过他,抓住他,就能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
结束参观,一行人进入贵宾室,不痛不痒地又聊了一些互相感兴趣的话题。赵勇陪在末位,不时看表,期待李玉玺留下共进午餐。事情并没有按照他的设想发展,十一点半,李玉玺告辞,柳庆元没有挽留,亲自送出公司。
望着离去的奥迪,赵勇评估着参观的效果,没有共进午餐是一个遗憾,李玉玺答应给中联机会,这是收获。擒贼擒王做到了,下面该怎么办?技术分和商务分都控制在张大强手中,绕也绕不开,赵勇似有所悟,喃喃念叨:擒贼擒王,趁热打铁,狐假虎威,狗仗人势。他突然转身去追柳庆元,双手插进正在关闭的电梯。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