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大汉荀令君,荀文若!(第 2/4 页)
他明白,荀彧的谏言没有一点毛病。
造成这一切分歧的原因不在荀彧,而是问题出在了他曹操的身上。
不知怎的,张策此人总给他一种说不出的威胁之感,让他感觉如鲠在喉。
生性多疑谨慎的曹操很讨厌这种感觉。
所以,他不介意付出一些代价赶在张策还未返回其父张杨占据的河内之前,把这种威胁扼杀在萌芽之中。
奈何。
这些话他不能对荀彧明言。
因直觉和预感而兴兵,在旁人耳中听起来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了。
可是。
曹操没注意到的是……
荀彧在向他谏言之时,眼底深处隐藏着的浓浓的忧虑。
曹操刚刚征讨完徐州回来,对于许昌城内的暗流涌动或许还没有太深的体会,但在曹操忙于前线战事之时,替他坐镇许都的荀彧则是有如置身火架之上。
随着这位汉天子不断的年长起来,而今已然十七岁的他已然不满足充当曹操的傀儡。
仅是如此,荀彧还不至于如此忧心。
真正让荀彧为之不安的,是那些与天子陛下走的越来越近的国舅董承,工部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等人。
那些人虽然没有实权,但联合起来却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值此动荡之时,荀彧是不希望曹操再度领兵出征的。
但若是让心怀汉室的他就此向曹操直言这些人……可能勾连天子的作为,荀彧的心中又有些不忍。
百般矛盾之下,荀彧只能寄希望于曹操坐镇许昌,希冀着借助曹操的威慑让那些“保皇党”见好就收,安分一点。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