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论汉末三国,以南伐北的可能性!(第 2/4 页)
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经历了隋,唐,南北两宋等朝代开发后的南方地区,在元末之时无论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商业经济水平,人口规模,粮食种植产量上早已经不弱于北方,孕育出了足可支撑英雄豪杰逐鹿天下的王霸之基。
也正因为如此。
在朱元璋实行“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制霸方略,兵锋指向元大都,挥军决战漠北的每每关键时刻,江南之地始终没有掉过链子。
一直能够给朱元璋提供物质客观条件上的绝对支持。
粮草,兵员源源不断。
然而。
在那之前,没有人试图像朱元璋一般以南逐北进行北伐吗?
有!
两晋之后,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也曾进行过北伐,但……
他失败了!
有人说南朝刘裕北伐失败是因为战略决策,用人不当,也因为南朝精锐水军对决后秦所属的北方游骑兵种不利。
对于这些,张策不予否认。
但。
以他之见,还有个根本性的客观原因便是:当时尚未得到开发的南朝在人力,物力上根本不足以支持刘裕麾下的军队进行大规模长久的远征作战。
这种情况下征战,便会导致刘裕统率近十万大军占据了长安和关中后,面临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
分兵守则不足,合并聚则乏粮。
他不可能把自己在南方的家底全部迁移到北方,毕竟那是他刘裕的基本盘。
同时。
刘裕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和军队继续增援长安,保持对外征战的优势,举兵十万征伐关中长安,每日的人吃马嚼早已经快让南朝后勤崩溃了。
进退两难之中,北伐如何不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