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百五三章 三万字的上表(第 3/4 页)

    旱涝灾害时期,粮食短缺、家园破败,流离失所的人们衣不遮体、食不充饥,免疫力大大减退。再加上旱涝灾害时期气温变化剧烈,又兴起了各种传染源,很容易引发瘟疫。

    首先来看水灾,它的致病性很高。水灾一旦发生,人们很难获得洁净的水源,而且洪水兴起时很可能从疫区或者土壤深层卷起病菌,快速感染人群。同时,在水灾中溺亡的人畜尸体难以快速掩埋,很容易腐败并滋生各种病菌和蚊虫,成为传染源。

    其次是旱灾,同样是疫情的高发期。旱灾往往伴随着高温,人和牲畜缺少水源,他们虽然不会挨冻,但却会因中暑而亡。大量的尸体在高温下快速腐败,滋生和散播各种危险的病菌。此外,旱涝灾害都会加剧鼠患,这一重要的疾病传播源进一步加快疫情的扩散。

    最可怕的当属“旱灾蝗灾瘟疫”的“组合拳”,仅明朝万历年间,就发生两起这样严重的“复合灾害”。明万历十三年-十五年,皖、鄂、豫、晋、陕五地大旱,而万历十四年又爆发了大蝗灾和大瘟疫;明万历十六年-十八年,江淮流域大旱,同时发生大范围瘟疫和蝗灾。

    而且灾情爆发时,总是有大发国难财的恶人们,他们或是私吞备灾的仓储,或是直接贪墨救灾钱粮,或是造假出售商品,或是囤积物资待价而沽,视天灾为中饱私囊的大好时机。

    朱榔是穿越者,他太清楚以后大明的灾难,和大明百姓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所以朱榔写出一份三万字的上表,要求朱元章一定要提前未雨绸缪。

    首先兴修水利,防患于未然。

    防灾是最佳的选择,从源头上消除天灾爆发的诱因,极大地降低其爆发几率。天灾并非完全不能避免,对于明代尤其如此。

    明代最重的灾情就是旱涝灾害,它们也是所有灾害中最有可能根治的。

    瘟疫无形、蝗灾不定,却大多因旱涝而起,消除了旱涝灾害,瘟疫和蝗灾就可以减少很多;

    而旱涝灾害,无非就是降水的问题。虽然人们不能控制降水的多寡和分布区域,但是可以通过兴修水利来调节降水的分布不均匀。

    暴雨骤降、海潮泛滥,可以用堤坝防堵;久旱无雨,可以泄出之前蓄积的水源。

    朱榔要求在中央机构中,工部下设都水司,主导全国的水利工作,并将其分为“转漕”和“灌田”两大类。并明确了闸坝、堰圩等水利设施,实现涝时蓄水、旱时泄水。

    并且全国的老百姓都可以提出关于水利建设的建议。还需要派出国子监的学生,到全国各地督修水利设施,可谓是“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培养水利人才。

    其二,未雨绸缪,备不时之需。

    “闲了置,忙了用”,老百姓都知道紧要的物资需要提前准备好,更何况国家的荒政。

    灾害发生后,最需要的物资就是粮食,明代通过“预备仓”制度来储备粮食,实施备灾。

    预备仓由户部主管。预备仓的具体设置由地方州县官员负责,每个州县设置东南西北四个预备仓,选拔当地年长可靠的民众管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民国之文豪崛起 小老板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亮剑之开局继承新一团 晋末长剑 沉溺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江湖三女侠 希腊神话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1717新美洲帝国 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 世子妃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不是吧君子也防 折尽春风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我的七个绝代风华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