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五章 天灾人祸(第 3/4 页)
朱元章杀伐果断,但是却敬鬼神,这不是后来形成的,而是很早就有了,《明史·方伎传》记载,朱元章在与陈友谅的较量中,便请术士张中祭过风神。
朱元章兵下南昌时,军中总管邓愈推荐了此人,之后朱元章常将张中带在身边。陈友谅围攻南昌时,朱元章前去讨伐,问惑于张中。
张中告诉朱元章,50天内,必能抓获敌方将领。朱元章遂将其带着一起参战,兵船到了孤山,没有风无法前行,张中“乃以洞玄法祭之,风大作,遂达鄱阳。”
在这场战役中,朱元章降服了5万敌人,陈友谅在被流箭射中而死,朱元章消灭了一个重要争夺江山对手,奠定立国的胜局。
朱元章甚至迷信到为一根桅杆建祠的地步。
朱元章当年渡江时,眼看船就要翻了,一根桅杆救了他的命。为此,朱元章命令将这根桅杆供奉起来,并订立祭祀制度。此祠在南京城西的清凉门外,140年后还有人住在祠旁看守,据说这是当年给朱元章撑船士兵的后人。
这次废除了相制,朱元章担心得罪了上天,毕竟相制已经是千年了,所以各种天灾,朱元章也是全力的恩抚,他认为这次的灾祸是自己的问题,大明的百姓替自己挡了刀,所以一直很愧疚。
所以朱元章开启了“户赐米一石”的做法...什么叫“户赐米一石”,就是每一户受灾的百姓,直接赐一百斤的米,这手笔大不大?
要知道,当时明政府制定了《灾伤去处散粮则例》,对赈粮标准进行规定,将灾民按大口、小口分为二类:“大口六斗,小口三斗,五岁以下不与”。
可是朱元章这次却破例了,就是心中有愧疚,花了很多银子去救灾,赈灾。
除了米就是银子,三天前,朱元章还下旨意,命户部赈济黄州、常德、武昌三府,并岳州、沔阳二州去岁被水灾户6250,户给银一锭。
一锭就是十两,要知道当时的十两可是一笔不小的钱财。
并且朱元章还开设了粥场,所有的粥必须插快不倒,为了防止有捣乱,所以只有灾民可以领粥,在领取中为避免混乱拥挤,按一定方法将灾民分为几类,有序进行散粥。
朱元章将饥民分为“三等六班”,“三等”即老者、病者、少壮。“老者不耐饿,另为一等,粥先给,稍加稠;病者不可群,另为一等,粥先给;少壮,另为一等,最后给”。
“六班”,是指将三等饥民再分男女,“男三等在一边,女三等在一边,是为六班。”
可以说朱元章对百姓是真的没得说,朱标看着自己父皇松了一口气的样子,也是微微上前道:“父皇,一切都会好起来,如果您要是真的有些累的话,不如将二弟给召回来帮你吧。
这段时间您是太累了,有二弟在,一定可以和您一起管理好大明的。”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