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二章 父子叙话(第 3/4 页)
朱元章将所有的信件拆开一看,居然是胡惟庸联络常年滋扰明朝海境的倭寇,准备一同起事,还要就是密信大漠之中的北元势力,并向北元称臣,希望可以借助到蒙古人的力量。
“这个畜生...!”朱元章大骂一声。
朱朗则是道:“胡惟庸很毒辣,除了这些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御史大夫陈宁、卫士刘遇贤、魏文进、以及曾经助他登上丞相位置的李善长都成了他暗中招揽的心腹。
而他所招揽的这些人,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个:他们都是曾经和爹爹您一起打天下的伙伴们,他们都和您的交情不浅,和胡惟庸也是友谊深厚的往日同僚。
第二个:大明王朝建立之后,这些人都曾不同程度的和爹您起过冲突,并且受到了您的惩罚,本质上,这些人对您是心存不满的。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人几乎是整个大明朝廷三分之一的力量,文臣武将都囊括其中。
只要造反,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联合上面的胡惟庸给蒙古还有倭寇的迷信,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逻辑缜密,强而有力的造反计划,如果真的可以实施,大明江山的命运,会很艰难。”
“哎...!”朱元章没有说话,并没有去问朱朗,这些密信是怎么拿到的,反而是叹息一声,有些无奈的道:“朗儿,你看看吧...一个相位要祸害多少忠臣呀。
杨宪,李善长,都是被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给迷失了心智。
龙凤元年也就是公元1355年,咱还什么都不是的时候,胡惟庸这时候投奔了咱,在胡惟庸前后投奔咱的。有徐达、常遇春、刘基、李善长等等。
胡惟庸在咱的手下做过很多的官:
元帅府奏差——送信的。宁国主簿——写信的,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机要科科长。太常少卿——文化部干事。
洪武六年,李善长举荐胡惟庸为右丞相,当时的胡惟庸多好呀,他在右丞相的位置上,勤勉工作,埋头苦干,从来没有一点的抱怨,咱也是真的很欣赏他,可是谁知道,四年之后,他再进一步,任左丞相。
成为了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跟着就一切都变了,就和杨宪和李善长一模一样。
咱已经提前开始限制和削弱中书省的权力,咱确定中书省的左、右丞相为正一品官,另一面又取消中书省的平章政事和参知政事,“惟李伯升、王溥等以平章政事奉朝请者(只参加朝会而不署事,因为李是投降的张士诚部将,王是投降的陈友谅部将,奉朝请是给他们的一种荣誉性待遇)仍其旧”。
这样,中书省就只剩下左丞胡惟庸和右丞丁玉,而丁玉已于当年正月率兵至延安备边,到七月才返回京师,中书省实际上只留胡惟庸在唱独角戏。
并且五月的时候,咱就下令,让李善长与朱元章的亲外甥李文忠共议军国重事!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