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二章 青霉素出现(第 2/4 页)
同时,他还下令对病患进行补贴,所有因瘟疫而死的人,都会公费下葬,并且对家属进行相应的补贴,让百姓能够配合防疫措施,尽早将病患埋葬,防止死者体病再度传染,由此尽量切断人传人的瘟疫传播途径。
城也封了,路也堵了,人也隔离了,死者也妥善处理了,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全力一直病人了。相对于西方各种放血疗法,我国的中医虽然常有人诟病其科学性和系统性,但是放在古代其实是要比西方先进不少的。
在大明之前,我国几千年中都发生了不少瘟疫,进而丰富了我国的抗疫经验,而古人使用的处置传染源,隔离病人,封城堵路防止人员流动,治疗病人,安抚百姓等等防治瘟疫的方法,也成为了我们现在应对疫情的方法。
而正因为有如此多的经验教训,有如此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我国历史上虽然发生了500多次瘟疫,但从来没有像西方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鼠疫等等动辄几百上千万人死亡的超大型瘟疫。
朱榔和朱标一起到达了河南之后,河南的官员纷纷前来禀报,朱标负责的是指挥疫区如何隔离,如何封城,还有就是安抚百姓。
另外一边的朱榔则是需要想着如何救治百姓,虽然医医方的鼻祖《伤寒杂病论》,记载了大量对于治疗瘟疫有效的方剂,但是遗憾的这次的瘟疫比以往的瘟疫要更加的顽固,朱榔一连使用了好几个方子,都没有成功,朱榔此时也是陷入迷茫之后。
好在朱标这边控制的不错,所以现在的瘟疫,每天的死亡人数都控制在五十人以内,并且疫区也没有扩散,只不过,这些人是困不了多久的,如果不马上找到治疗疫病的方法,等被困住的这些人发疯,那么还是很有引起大暴乱的危险。
朱榔有些头疼的在自己的房间之中,看着此次御医们一起研究的总结:瘟疫邪气侵犯人体的途径不同,当是从口鼻而入,其侵犯部位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由口鼻侵入,停留在半表半里之间,此处称为膜原。
这里的膜原,是说明瘟疫之邪在人体之内,外可连于表,内可入于里的特点。
瘟疫之病所以用治外感病的方法治疗不得痊愈,就是因为此病邪的部位不同于一般外感病的在表或在里,而是在于半表半里的膜原,这个部位是一般药物所不能到达的。
由于其既连表又连里,邪气盛时则可出表或入里,这时才可根据邪气溃散的趋势,因势利导予以治疗。
可以将瘟疫病的传变从表里两大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出九种传变方式,称为“九传”。
即但表不里、表而再表,但里不表、里而再里、表里分传、表里分传再分传、表胜于里、里胜于表、先表后里、先里后表等。
这一份总结是所有御医五天的成果,朱榔看完之后,也是无奈,因为即使总结的再好,现在还是需要找到可以治疗的药物,现在疫区可以试的药材都已经快试完了,朱榔有些无计可施了。
“大王...!”就在朱榔头疼的时候,一个柔柔的声音响起。
朱榔回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王贞仪,这王贞仪跟在了朱榔的身边,本来是徐妙云准备陪着朱榔的,但是徐妙云又有了,所以徐妙云就请自己的好姐妹王贞仪来陪着朱榔,照顾一下朱榔的饮食起居,其实这也是徐妙云变相的撮合朱榔和王贞仪。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