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百四三章 解决内忧 无限扩张(第 2/4 页)

    就在去年洪武十三年的时候,秦王朱榔突然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灭掉北元,在此之前,朱元章已经有两次北伐,第一次北伐,是洪武三年,明军消灭了北元在中原地区的势力,大胜。

    可是第二次的北伐却出了问题,那就是洪武五年的时候,朱元章派出三路大军,志在一举消灭北元势力,结果计划被元将王保保打乱,岭北之战损失惨重。

    按照历史,朱元章还会有六次的北伐,第三次,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军进攻陕甘蒙元势力,大胜。

    第四次,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分两路进攻内蒙北元势力,大胜

    第五次,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军进攻盘踞在东北的北元太尉哈纳出,大胜。

    第六次,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军在捕鱼儿海围歼北元朝廷,大胜。从此北元又回到四分五裂,各自为战的状态。

    第七次,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太尉乃儿不花向朱棣投降,数万部众归顺。

    第八次,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燕王朱棣战北元将领哈剌兀,大胜。

    八次北伐,七胜一负,可谓战绩辉煌!

    最惨的是第二次,洪武五年这场败仗。当时朱元章的作战策略是派出十五万人马,分三路北伐,以中路为正,东、西两路为奇,奇正并用,三路合击,目标是一举击溃北元政权。结果,徐达率领的中路军,受王保保引诱,轻敌冒进,孤军深入,被王保保击败,导致整体作战计划破产。

    按说这次失败,主要是战术层面出了问题,三路大军也不算全线溃败,至少还有冯胜的西路军接连胜利。但是朱元章却因此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都回来吧,先不打了!

    第二次和第三次之间相隔了八年,停战八年,主动认怂?

    当然不是,洪武五年这场失败,让朱元章彻底意识到,在草原沙漠地区作战,明军就算派出最强阵容,也并没有多少优势。

    分析这次战败时,朱元章坦言:“我朝自辽东至于甘肃,东西六千余里,可战之马仅得十万,京师、河南、山东三处马虽有之,若欲赴战,猝难收集。苟事势警急,北平口外,马悉数不过二万。若逢十万之骑,虽古名将,亦难于野战。”“意,吾用兵一世,指挥诸将,未尝败北,致伤军士,正欲养锐以观胡变,夫何诸将日请深入沙漠,不免疲兵于和林,此盖轻信无谋,以致伤生数万。”

    所以此战之后,朱元章表现出了一种“认怂”的模样。他放低姿态,跟元幼主取得沟通,希望能保持和平。并且从此将军事重心转移到了防御和招抚上。对外,他利用蒙古各部离心离德、号令不一的形势,对蒙古各部王公贵族、将校士卒乃至普通百姓展开大规模的招降。对内,则以战略防御为核心,推出了一系列军事改革举措。

    首先,设险固守。第二次北伐一结束,朱元章就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副之,备边山西、北平,在边防地带建立了大量卫所等军事据点(一个“卫”下辖左、右、中、前、后5个“所”,每个“所”辖军人1120名),使得北部边防形成了“数千里声势联络”的犄角相依的之势,卫所和堡寨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其次,实施“移民屯田”。朱元章经历过长时间的战争才建立起大明王朝,他深知一套完整的后勤保障系统对于边防建设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想要戍好边,吃饱饭才是首要。

    于是他采取了移民屯田的方式。当时,一个标准的卫,辖军人5600名,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守军,负责守备城池、听候朝廷调遣,三分之二为屯军,负责耕种,提供军粮军需。用他的话说就是:“无事则耕,有事则战,兵得所养,而民力不劳”。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章总说他不花一分钱就养了百万兵。

    再者,实行诸王守边。朱元章在总结宋元两朝灭亡教训时,认为他们灭亡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边防地区缺少宗室的拱卫,在敌军来犯之时,孤立无援,所以最终走向灭亡。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民国之文豪崛起 小老板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亮剑之开局继承新一团 晋末长剑 沉溺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江湖三女侠 希腊神话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1717新美洲帝国 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 世子妃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不是吧君子也防 折尽春风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我的七个绝代风华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