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去西安府周边的县城捞一把(第 2/4 页)
在这个灾害不断,到处缺粮的明末乱世,这些百姓是一个又一个沉重包袱。
官军如果接手这些难民,那如何安置?难民的粮食早就被流贼席卷一空了,接手了这些难民,总得让他们吃饭吧?
一个萝卜一个坑,粮食就那么多,给这些难民吃了,军队吃啥?军队还如何保证战斗力?
要是不接手,那难民该如何处理?让他们自生自灭?
要是有这么简单就好了,不接受难民,这些难民走投无路,山穷水尽,只会跟着流贼继续造反。
不能充分安顿难民,流贼每到一处,就会卷起更大的波浪。
朝廷官军进剿,军纪涣散,杀良冒功,抢夺百姓钱粮之事屡见不鲜,进一步糜烂形势。
这也是明末为什么流贼一直剿不干净的一个原因。
流贼就像蝗虫一样,将百姓的粮食全都横扫一空,朝廷又拿不出来赈济的粮食,或者拿出来被地方官贪污一空,到不了百姓手中。
百姓活不下去,只能被迫被流贼裹挟着,走上造反的道路。
明末流贼数量庞大,但真心造反的不多,大部分都是被逼无奈的百姓。
这是一个很现实又很残酷的问题。
有时候,不是朝廷官军不想进剿,实在是不敢进剿。因为进剿,流贼就会把手中难民扔掉,将这个烫手山芋扔给官军。
明末流贼降而复叛,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朝廷拿不出赈济的钱粮。
孙传庭被知县这句话问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
良久之后,孙传庭道:“先将他们安顿到县城周边,等我剿灭马贼再说!”
孙传庭暂时也没办法,只能先缓一缓再说。
......
月黑风高夜,马贼急遁逃。
混十万马进忠骑着一匹战马,在黑夜中狂奔,时不时往身后看去,一脸慌张。
身边是他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老营人马,大约一千人,本来不止这些,之前被孙传庭灭了一部分,只剩下这么多了。
这一千人中,有两百人的马军,算不上骑兵,只是会骑马的步军,战斗力和专业的骑兵无法比较。
这一千人还裹挟着差不多两千多的青壮百姓,当时知道了孙传庭要过来,将手中的百姓扔了大半,把老弱妇孺跑不动路的,能扔的都扔了,将那些年轻一些的壮丁裹挟着。
马进忠,人黑体壮,络腮胡子大饼脸,身上有几分煞气。
本来实力雄厚,虽比不上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他们,但也是在朝廷那里留下名号的贼酋。
之前朝廷征调大军进剿陕西流贼,任卢象升为五省总理,与洪承畴,孙传庭一起进剿陕西流贼,马进忠损失惨重。
当时,陕西流贼各部,以高迎祥部实力最盛,竟有围攻西安府之意,朝廷调集大军围剿。
高迎祥被孙传庭俘获之后,陕西流贼实力大损,就在朝廷准备一举将陕西流贼消灭时,建奴入寇京师,不得已调走卢象升。
卢象升一走,陕西流贼压力骤减,各部流贼人马相继会和,报团取暖,希望能重振旗鼓。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