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高明的投资(第 3/4 页)
接受张家资助的学生,因为有文化,出去之后。也是同安县、泉州府的人才。
这些人占据了同安县几乎所有需要文化的职位,在泉州府衙里面,也有大量张家族学出去的人。
同安县和泉州府的很多秀才,举人,也都是张家族学出去的人。
这些人掌握了本地的话语权,占据了衙门里重要的位子,不少人还在外地当官儿,更不用说在张家服务的人。
各行各业的张家族学人才,组成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为张家服务。这是张家根深蒂固,越来越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沈举人,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代表人物。
直到现在,张家还在资助沈举人参加会试,冲击进士。
按照大明制度,中了童生,就可以穿青色长衫,戴方巾,就踏入了“士”的门槛,脱离了农工商这些穿短打的平民行列,实现了阶层的提升。
虽然有穷秀才之说,但实际上,中了秀才,基本上就能实现衣食无忧。便是不做官,还可以做吏,在衙门里谋一份差事,或者受衙门雇佣,干一些临时差事。
这些差事,跟无偿提供的徭役不同,衙门是要给工钱的。
如果不受衙门雇佣,也可以自谋生计。或者开个私塾收费教学,或者给别人的私塾当老师,写对联、书信、诉状、婚书、文契等等,都可以收费的。
一年收入二三十两银子,一家五六口人的温饱问题就解决了。
这个时代,能达到温饱,就已经是小康水平。
所谓的穷秀才,是相对于富举人来说的。
只要中了举人,就没有穷的。如果原来穷,也会很快富裕起来。因为会有很多有钱人,主动给举人送钱送物。
《范进中举》中,范进一中了举人,人们对他的态度立刻就变了,不少人给他送钱送物,还有人送大宅子。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