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争夺话语权(第 3/4 页)
除了时政新闻,还有士农工商,医疗卫生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办一个科普园地,普及科学知识。
现在印刷书籍仍然是一个比较浩大的过程,成本比较高,书籍普及率很低。
这份报纸,还可以作为一种书籍来使用,帮助那些穷人学习文化知识。
从南宋以来,官方对城市的控制越来越松,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到了现在,市民社会已经逐渐形成。小说等文学作品逐渐出现,报纸也有了受众。
出版一份报纸,已经成为可能。
报纸本身可以卖钱,还可以刊登广告赚钱,在经济上已经有了盈利的可能。
更加重要的是,朱厚照需要自己的舆论阵地,传达自己的思想。
以前都是文人掌握话语权,社会舆论、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都是文人说了算,其他阶层甚至皇帝在内,都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朱厚照的目的,就是把话语权从腐朽文人那里抢过来,用新思想逐渐武装大明百姓。
报纸的受众,面向所有人。
当然,目前识字的人还不多,但是可以通过读报人的形式,让那些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
甚至还可以让说书人在说书的时候,向听众宣读。
报纸全国发行,可以通过驿站传递,也可以让经商的商人们携带,甚至购买倒卖。
朱厚照相信,大明社会绝对需要这样一份报纸。一份报纸一文钱,在经济上也承担得起。
因为是个新生事物,朱厚照尽量跟唐寅解释的详细一些。
当然,跟文人争夺话语权这类的隐秘目的,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
“每份文章,根据篇幅长短,是否重要,给予一定的润笔钱。文章可以约稿,尽量短小精悍。也可以接受投稿。只要不违反我大明律法,不违反公序良俗,便可以刊登。”
“朝廷命官,勋贵宗室,便是朕做了错事,也可以抨击。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