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章 长崎以工代赈(第 2/4 页)
山下武雏二担心石泉侍梅在政务上的经验不足,再加上也是向穿越办表“忠心”,因此通过徐光荣,向穿越办要来了一名人员,协助石泉侍梅在长崎上的政务工作。
苏省[xing],穿越办外务人员,在调入穿越办之前,在地方待过很长一段时间,有相当的行政经验。
抵达长崎后,苏省很快便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石泉侍梅得到穿越办托梦之后,开始对长崎实施以工代赈,以振兴长崎颓废的经济状况。
长崎作为海港,如今因为战争而失去了海上贸易,也就会导致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长崎港口上那些没有活路的劳务者,便是最好的证明。
加上长崎将会出现大量的战俘,而长崎城内,也不可能有这么多房屋提供给这些战俘。
因此石泉侍梅开始以长崎官方的名义,提出了几项政府工程。
首先便是修建战俘营,当然名字叫做“战场返还人员临时安置营区”。
因为安置区规划的规模庞大,因此被设置在长崎市郊。
而修建安置区,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因为航洋贸易停罢而失去了订单的这些长崎劳务会社,自然也得到了石泉侍梅派发下来的订单。
这可是政府工程,长崎劳力株式会社会长梨狸原上浦一阵欢喜。
不仅是这些劳务会社的社长们因为得到了政府订单而欢喜,就连这些劳务公司的社员们也因为有活路了而欢喜。
因为会社有了订单,他们这群社员就有了活路。
有了活路,就意味着会社会给他们发放工钱。
有了工钱,自然就可以养家糊口。
回到家,腰杆也挺得直直的。
虽然这话说得十分资本,但是其内在逻辑就是这样的。
除了建设安置区外,失去了“外贸”的长崎,现阶段的发展,也需要拉动一定的内需。
在基建狂魔的眼中,长崎属于典型破破烂烂的,虽然在这个时代还算不错,但是入不了基建狂魔的法眼呀。
再加上昨日的战斗,长崎的港口设施和城内的一部分道路破坏的十分严重。
因此石泉侍梅要求长崎政府,拨了一笔款项,用于长崎战后恢复,以及道路升级上去。
然后便是战场返回人员的安置问题。
这本来需要帝国大藏省拨款的,但是以现在帝国政府对长崎这边的态度来看,百分之九九是分毫钱都拿不到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