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国公潜质?(第 3/4 页)
“太上皇您觉得,这火药能不能像铁那样呢?”
虽然是疑问句,但姜云志的语气却是笃定的,让人毫不怀疑他还能做出别的东西来。
“可惜啊,可惜。”面对姜云志充满信心的话,李渊却摇头大叹可惜。
“你生的太晚了,若是再早个十五年……不!十二年就可,你足以成为大唐的国公。”
“虽然现在也不晚,但多少还是有些可惜啊。”
李渊连连感叹,让旁边的内侍噤声不敢说话。
一个少年,太上皇竟然说他有国公的潜质,这让他一个小小的内侍能说什么?
但是姜云志却知道李渊在表达什么意思。
现在是武德九年,提前十二年,那会儿正是大业十一年的时候。
那时候的李渊还是唐国公,官拜太原留守以备突厥,也是他起兵的想法刚刚萌发的时候。
他是在感叹,感叹姜云志不是生在那个属于他的时代,而是生在了这个属于他儿子李世民的时代。
“太上皇说笑了,以臣的家世,生在那个纷乱的年代怕是早就没命了,更别说什么国公了。”
李渊的感叹姜云志自然是能听出来,不过却也没有表示什么。
自古以来只有朱元璋才是真正的草根皇帝,其他的都是有家世渊源的,而官员也基本上是这样,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不要说什么科举了,西汉的察举制和前隋的科举制都是个笑话。
西汉的察举制度就不说了,那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但也是官员们推荐自己亲人的途径。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