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4章 有了自己的院士(第 3/4 页)
最后,潘涛院士表态了。
“我要的东西,你们给不了我的。我对津城一院是有感情你,我在那里呆了40年了,我怎么会舍得呢?但是,我决心已下,我不会回津城一院了,我要留在安泰医院。这里才是我事业的地方。你们也别劝我了,我整个团队都不会再回津城一院了……”
潘院士说得很坚决。
来拉潘院士回去的人只能放弃。
最后,津城一院院长说:“潘老,我可以尊重您的选择,我最后问您一句,安泰医院开了什么条件给您?”
能说吗?
不能说。
关于无抗原标记的血液、骨髓干细胞,这是绝对机密,不能说的,他只好模糊说:“在这里,不出3年,就可能出一项大成果,你说,我能离开吗?”
众人理解了。
科学工作者,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就是研究,出成果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也许,在安泰医院,潘院士可以得到刘牧樵的支持,有可能获得突破,这是可以理解的。
有先例的。
京大一院的李六一,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在德欣医院两年时间,研究出了一项很大的成果,据说在申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研究的成果就是得到了刘牧樵的帮助。
据说,刘牧樵给了他几个处方。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潘涛院士一辈子研究白血病的治疗,其中,在骨髓移植这一块,他是国内首批引进技术的专家,津城一院之所以有今天,就与潘涛院士有直接关系。
津城一院在国内是三大血液病治疗中心。
但是,近十多年来,潘涛院士似乎遇到瓶颈了,在科研上,没有什么大的成果,连二等奖都没有。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