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写作是一件很燃的事(第 2/4 页)
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去做写小说这件事。个人尝试过悬疑、历史、科幻、报告文学等多个类型,亲眼见证过许多人一战封神的奇迹,也亲身见证过许多作者逐渐放弃的无奈。
我深深明白写作这条路的艰辛,因此觉得写出一部关于“作者”的作品是相当重要的。
在写《一卷封神》之前,我想过好几个切入作家生活的角度,有的是带幻想的,有的是带穿越的。
咨询了一些朋友,虽然大家不确定现实题材能不能带一点幻想,但那总归是不纯粹的。
所以我决定放弃那些挺“特别”的幻想元素,认认真真写一个青年作者奋斗的故事。
本书之所以叫“一卷封神”,并不是想以成败论英雄。虽然现实社会本来就是残酷的,但我的本意并非如此。
小说里的主角是不是一定要赢?这其实不能算是个正常的问题。
在大多数的作品里,小说里的主角最终都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的。
作为运动员会赢得比赛,即便没有夺冠,也会在之前某场重要的比赛里赢得自己的人生。
作为都市打工人会赢得项目,不论前头遇到多少挫折,最终会达到目标。
作为科学家会攻克难关,不论头十年如何挫折,最后作为一个故事的结尾,他总得成功。
作为警探会侦破案件,不论最后会不会有罪犯逃逸,至少案子得讲个七七八八。
就好像一场长跑,跑到终点完成它,才是正常的套路。
所以在一本写作者的小说里,最终主角的作品总是要成功的。若是不成功……则太过悲剧了。
我们的《一卷封神》,并不追求悲剧的故事。
网络文学从上世纪90年代走来,从最初的自由迸发,到后来的紧跟市场,再到无线时代市场流量爆炸。如果以五年为一代来算,如今已经至少是三四代作者了。
能够坚持创作的人,除了拥有“理想”之外,至少在市场上都是获得认同的。所以“一卷封神”,说的是现实。
咱们的书既然是现实题材,自然要从比较真的方向去写。
咱们这本书,最初是想写俞文磊和孟柯的故事,讲述2014到2020年的写作环境。然后让乐宇那条线做辅助,讲述网络文学之前的老故事。
后来呢,写作稍许偏离了提纲,“爱喝水的鱼”俞文磊这条线,胜过了孟柯这条线。那么为了让人物有层次,自然要将他们两人再分个主次。
“爱喝水的鱼”俞文磊,从一个用野路子写书的作者,因为坚持个性和自我,慢慢积累人气,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一卷封神。并在成为大神后,仍旧再接再厉,继续追着师父乐宇的背影努力着。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