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七章 彭克上疏(第 3/4 页)
太孙会不会削藩。
大明将会走向何等未来。
只要他能够掌握住足够撼动大势,甚至左右大势,让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力量!
那这个世界,就没有人可以妄想控制他做什么,更别想阻止他做任何事情!
他做出的决定,他的意志,就是大势!
成为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重要人物,掌握自己的命!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切,可不容易。
彭克眼神扑朔的看着面前的奏本。
想要掌握力量,以他现在的身份和情况。
这建州都司,必须推动成立!
提起毛笔,彭克洋洋洒洒便写下了上千言,仔细的将建州对大明的重要性,从民生到军事再到地缘利害,全都娓娓道来。
很快,一篇融合了后世东北三省治理理念,并且情真意切的勾勒出了一个大明东北粮仓蓝图的奏本,便完成了。
“来人,待补给舰队到来后,请其将我的奏本,送往辽东都司,请辽东都司电报局,发往应天府!”
......
两日后。
彭克的奏本才抵达了应天府。
没办法,建州那地方,一没铁路二没电报的,光是从建州将奏本送回辽东,就用了一天多的时间。
由于彭克写的是由个人名义呈递的奏本,而非报告公事的题本。
所以通政司这边收到电报后,并没有将其送往六科廊坊抄录登记,而是直接就送到了管门官员那,由管门官员直接传递给洪武帝。
待洪武帝看完、处理完之后,才会决定这奏本要不要交由六科廊坊抄录登记。
毕竟以个人名义呈递的奏本,一般都是官员向皇帝检举失职官吏,弹劾某某大臣,或者对某些兵事或者政事提的意见。
有些奏本内容敏感,或者涉及私密的事情,不好在六科廊坊公开的。
不然第二天满朝官员就都知道奏本内容了。
管门官员将彭克的奏本送入文华殿的时候,洪武帝正好就在处理着各地官员送上的奏折。
见多了一份后,也没说什么,示意管门官员放下后就可以离开了。
每天洪武帝都要处理至少十几份奏本,多的时候可能有三四十份。
每一份都需要花十数分钟来审阅和批复。
如果是比较复杂的,可能都需要思考半个小时才能做出批复。
早就习惯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