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倏忽间鄢郢告破,得其时降卒归楚(第 4/4 页)
隐隐约约在那最后一战之中,有位儿郎冲着中箭的楚将大喊道:“项将军!”
……
然而,逝者已逝,生者?
嗯,生不如死!
没错,尽管八万楚军靠着项将军的牺牲终究跳出了秦军的包围圈,但很可惜,秦军并不准备放过他们。
楚军节节抗击,而秦军是步步紧逼,直到安陆城。
安陆,位夏水之端,其南为千里云梦泽,其北曰培尾之山,乃自鄢郢是通往楚国腹地的屏障之一。过了安陆,千里之壤尽归于秦,而楚国国度陈郢也将暴露在秦军的爪牙之下。
故此,无论秦楚都对安陆城势在必得。
也因此,在安陆城,秦楚爆发了空前绝后的拉锯战。
秦军以十三万兵力(两万兵力屯驻鄢郢等地)强攻安陆,而楚国则以从郢都撤出的八万大军为主力,加上安陆本身的两万守卒,共计十万大军守卫安陆城。
然而,楚军虽然占有地利,但却面对更多的问题:战力不足、士气低下,就连士卒的数量也少于秦军。
更加糟糕的是,楚国可没有如同田单一般具有敏锐洞察力和果断执行力的将领,对面的秦军也没有通五国之联军一般给予楚军任何的可乘之机。
秦国虽然没能将楚军的主力全部消灭在郢都,却也将其大部歼灭,蒙骜很清楚:优势在我,平推必胜!
所以,在秦军的步步为营的攻势下,这场战争成了一场没有奇袭、没有阴谋,只剩硬碰硬地较量,国力与国力的比拼的战争。
这一打之下,胜利的天平就如同秦军主将蒙骜所预料的一般,一直不住地往秦军一方倾斜。尽管楚军作为守城的一方,先天具有优势,可是兵力的损失竟然比作为攻击方的秦军还要大。
好在楚军也知道不能再退,即便损失再大,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守城——守至最后的一兵一卒。安陆城彻底了成为了一个血肉磨坊——无论秦、楚,每日都要在这磨坊之中丢弃掉上千条生命。
而在陈都的楚王,也只能咬着牙,向安陆城不断地输送着战力,今日三千,明日八百,此时的楚王越发地想念在赵国的三万降卒了,不为败秦,只求守住安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