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五国互盟结战端(第 4/4 页)
但是,周邑愿意来赵国的百姓,你们不能拦着,并且每国给赵国一千户,以示补偿。
一千户?各国赏赐给打了打胜仗的臣子也不只这个数量。至于周邑的百姓?故土难离懂吗?更何况还是肥沃、富庶的周邑?有几人愿意背井离乡地去往赵国?
所以,这样看似愚蠢的提议很快得到魏、楚、韩三国的认可,秦国虽然也担心赵国有所阴谋,却一来想不通赵国的逻辑,毕竟流民在他们的眼中,真的什么也不是;二来,国内外的局势也迫使着范睢尽快结束谈判。
于是,赵括的提议很快得到通过,而作为置身事外的赵国,又在诸国的邀请下作为中人,对周王畿的四块地盘进行分配。
吕不韦也当仁不让,大刀阔斧地就进行了划分,城东和王城被划给了秦国,城北被划给了魏国,至于城南和城东则被楚、韩两国拿下。
城西是洛都的商业中心,自然是最为贵重的,城北华宅较多,商业自然也是不差,此两地自然是最好的两处。作为当今的霸主,自然要享有最好的城东,而作为赵国的代言人,拿下仅此于城西的城北也是应有之意。
当然,赵国在秦之北,秦军若是自周邑而发兵,城北虽然不设防,但总归至少能起一个示警的作用。当然,这样的安排应该、或许只是巧合而已。
而占了最好的商业中心,自然不能再给秦军人力或是地利,所以,城南大量的贫民和城东的千顷良田自然不能落入秦国的手里。
楚国地广人稀,所以给他们有人口的城南,而且周邑对于楚国来说于飞地无异,相信不久这些人口就会在有心人的帮助下渐渐往赵国而去。
韩国在失了上党之后,国力已经不值一提,给他们城东的良田至少能够让韩国在苟活一时。
当然如此的分配,当然不能尽如人意,比如魏国就觉得秦国拿了两块地,其中还有一块是城东这块最为富庶的地盘,不公平!秦国呢,也不满意,我要着满是瓦砾的王宫作甚!而韩楚不敢对秦国有意见,却认为魏国占了仅此于城东的城北也不合适!
吕不韦也知道这样的分配是不可能让各家满意,人总是不知满足的,国家亦是如此,这样的的安排或许并不公平,但却是最符合赵国利益的。
而此时的吕不韦更是已经接收了各国补偿的户民,一心想着回转邯郸过个好年去,哪里还会听他们的扯皮,随即便告知四国使者,让我分就只这么分,要么你们自己讨论去!
话已至此,诸国还能怎样呢?
一封五国互盟就此出炉!
------题外话------
河内之战至此结束,这几章在秦国埋了好几个伏笔,不知道大家看出来了吗?
嗯,另外,接下来的路,还有人和我赵括一起走吗?
兄弟们用你们的打赏告诉我下,谢谢!
ps:本书快一百万了,说好的打赏,某位兄弟不要忘了啊!(希望他还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