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百三十四章 未来企划出龙台(第 3/4 页)

    其中上党、北郡尚好,其余诸郡者,如河内者,为战祸所累,百姓十不存一,如北郡、辽东郡者,地广而人稀也。可谓民心不附,政令未通者也。

    而赵之故土,如邯郸郡、代郡等地,因新政之施行也,百姓获利颇多,可谓丰衣足食也。然此不平衡之发展势必导致不均之心起也。”平原君细细分析着各地的情形说道。

    赵括边听边点着头表示同意。

    随即平原君继续说道:“臣闻之,治国之要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也。而我大赵者,地虽大,民虽众,其分也不均,心亦不齐也。心不齐,则战不利也。虽恐有数十万户,应不弱于秦者,然实际战争之潜力恐不及秦之一半也!”

    “是故,大赵之当务之急也,乃大力推行新政,使得新附之地,新进之民得之实惠,与民休息。如此,不出三年,民心尽附,而民力尽复。一有战事,只需登高一呼,应着必云集也!”信陵君总结地说道。

    赵括继续点点头,又看向了另外两人,问道:“两位爱卿以为平原君之策如何哉?”

    “臣附议!”闻听赵括的问话,廉颇随即拱手道:“只是,末将以为,临近战线之河东、河内两郡可以军屯为主,民屯为辅,如此一旦生变,可迅速成军也;而其余各地可以民屯为主,以藏富于民,积蓄民力也!”

    “臣附议!”吕不韦也立即答道。

    赵括闻言点点头,说道:“蓄民以力,再以国力压制秦国,此堂堂正正之道,可也!”

    闻言的平原君心满意足的坐回位置,赵括随即转过头看向廉颇,问道:“廉老将军可有何策教寡人焉?”

    廉颇也赶忙起身,抱拳说道:“微臣只知行伍之事,故为我王进整编军队之策!”

    “请老将军细细言之!”赵括一听之下,很是感兴趣地问道。

    他正为如何调动兵将发愁呢!兵力调动太过频繁吧,不仅要付出诸多的粮秣,更会造成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囧境,战力将大打折扣;可是若是不调动的话,则恐有尾大不掉,乃至军阀的出现,毕竟任何的信任与忠心都是相对的。而作为后世之人,“黄袍加身”的故事可是耳熟能详的。

    这也是为何赵括要将北地之军调入上党,又将上党之军调给李牧,甚至还不惜以纳妃之事将田单暂时地调回。

    而廉颇显然也明白其中不足为外人道的小九九。

    “禀我王,如今我军之兵力,恐有三十万之巨,然一则四散各地,北地、代地、上党各有近十万大军,唯独中央缺少机动之兵力,二则战力参差,便是同一营中,战力之相差也巨甚,尤以代地为甚,因其中精锐多次被抽调,而补充之兵多为新卒也。”廉颇继续分析道。

    “若长此以往,一则本末倒置,兵力之调换、增援将受阻也,二则因战力之差,强力者必然屈就战力弱者,则我军高端战力必然无法发挥,此非军之福也!”赵括也接着分析道:“老将军以为应如何处置焉?”

    廉颇随即回答道:“臣以为,可将国中军力一分为三,一者为精锐之机动军团,屯驻邯郸,随时可以策应各方;二者为战力稍弱之军,屯驻与国交界之处,可称为守备军团;三者为半兵半农之屯田之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辅助守备地方也!”

    赵括闻言,却未置可否。原因很简单,若是如此划分,一则机动军团的兵力太过强大了,谁敢为之统帅?谁又能为此军之统帅焉?二则各地缺少精锐,万一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形成有效的反制。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民国之文豪崛起 北齐怪谈 我的公公叫康熙 亮剑之开局继承新一团 机战之无限边境 小老板 明末之兴汉 佣兵1929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万历明君 秋水堂论金瓶梅 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 东汉末年枭雄志 骗了康熙 大秦:躺平的我,被祖龙偷听心声 重生之民国元帅 星海王座 我是特种兵 深宫锁凰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