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路引何在(第 3/4 页)
徐承影努力控制着自己的呼吸,慢慢转过身,并努力摆出一副笑脸,说道:“几位军爷……”
却见守城的官兵拦住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问道:“干什么的?”
那名妇人被人拦住,显得有些拘谨,她身边的男人站出来说道:“官爷,俺家娃儿病了,进城看郎中的!”
其中一名官兵走上前来,问道:“你们从哪来?”
“哦,从西岭。”
“西岭离此处有二十多里,你们可有路引?”
“有的,有的!”男子赶忙从身上拿出两张纸,说道,“这张是小人的户贴,这张是路引,上头有保长画的押。”
户贴相当于户口本,路引则相当于村委会开的外出证明,上面写着某某人由于什么原因,去哪里办什么事。
由于明朝最低级别的官府机构是县,县以下则采用乡族治政,实行保甲制,十家人立一个牌头,十牌立一甲头,十甲立一保长,平时负责各种基层管理工作,诸如户籍登记、治安防范等。
像他这种情况只是进城看个病,保长签字就有效,若是出远门,保长会上报至县衙典吏,审核后签发路引,若是跨省,则需要上报至州府一级的官员。
在大明朝,对百姓的出行管理非常严苛,没有路引就不能出门,否则便会成为流民,甚至在大明律有明文规定,凡去百里之外而无官府发放的路引者,均可擒拿送官,告发、擒拿者有赏,纵容者问罪。
都说人离乡贱,可是在这个时代,一旦离乡就不再是人了。
守城的官兵验过路引和户贴,见没什么问题,便挥挥手说道:“行了,去吧!”
“多谢官爷!”
“你,站住!”
“啊?”
男子刚要离开,只得又停住,却见那名官兵一把将他推开,说道:“没说你!那个带孩子的,站住!”
原来是徐承影打算趁乱混进去,很显然,他没有成功。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