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原王瑶(第 3/4 页)
这么说吧,一旦舆论过于汹涌,再不情愿的楚国高层就非得做一些什么不可。这个就是舆论的作用。
不过,越国那样做其实也好,至少让楚国知道越国打着什么心思,迫使楚国高层变得更加冷静。
“范卿可多多往楚一方?”智瑶对再原国担任客卿的范蠡说道。
范蠡很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凭借口舌之利给楚国君臣阐述当前的天下局势,使得楚国君臣明白越国的不怀好意。
相信楚国君臣应该会思考目前跟原国交战,作为盟友的越国和宋国能出多大力气。
另外别忘记一点,越君勾践的名声极度不堪,尤其信誉度方面很值得怀疑。
不用原国这边过多使什么力气,楚国君臣会从越君勾践的行为上进行多种解读,其中的一种猜测肯定是越国希望楚国与原国爆发大战再趁机占便宜。
越国在去年联合对抗原国期间发挥的作用几近于无,仅仅这样就会让楚国与宋国怀疑越国的联合诚意了。
当前原国最为强大没错,基于这点列国需要结盟共同对抗原国。
他们也能谋求互相兼并,变得更加强大再与原国对抗。
有的选,谁不想自己变得更强呢?
盟友什么的历来很虚,自己强大才最实在!
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就显得很奇怪了。
原国与楚国好像忘记了诸多的不愉快,高层互相之间的交流勐然间增多,使得双方基层脑子犯湖涂的同时,越国君臣知道自己使的力气过勐起到了反作用。
宋国君臣在发现局势的变换后,稍微寻思了一下下立刻反应过来。
在宋国出仕的子贡开始充当润滑剂,试图让楚国和越国的关系变得正常。
说到底,当前就是原国独强的局面,楚国哪怕再恶心越国,不可能忘记原国这么一个强敌,楚国和越国的关系看似在子贡的努力下变得缓和。
智瑶得知子贡的名声变得越来越大,想道:“被白捡了名声。”
也不能说白捡,充其量是子贡在正确的时间担负起了一个很容易完成的任务。
会盟台在动工的八天之后筑成,由其他诸侯来筑的话,工期时间不会低于半个月。
原国将正式举行会盟的时间通知给与会诸侯。
这一次会盟跟以往都不相同,不止举行的是“相王”的会盟,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天子派来公卿有一个赐祚肉的流程。
要正式展开会盟了?各方还需要派人进行接洽,例如当天出现在会盟台附近的各方人员数量,前往的人又该是什么成份,与会诸侯的入场形式,到时候是一起上台或是由谁先登台,等等一系列需要商讨的问题。
进行商讨的人是各国的执政。
原国这边出动的是刚刚接任执政之位的韩庚。
楚国那边的昭固一样刚刚成为令尹不久。
文种很早之前就是越国的执政,后来担负任务前往吴国为夫差效力,算起来重新成为越国的执政也是近些年的事情。
宋国出面的是右师子罕。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