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到了关键的时刻(第 3/4 页)
    之前谁上都是输,谁都不带希望之下,有那么一个人突然赢了。绝望中看到了曙光,怎么可能不被视作英豪呢?
    在楚君中以及令尹子国被围困在“新郑”难以回国的情况下,作为三把手的昭固成为楚国实际上的发号施令的人。
    原先昭固就非常不满子国对各地贵族做出妥协,碍于不想给新继位的楚君中添乱才隐忍。
    现在,名望大涨的昭固对子国的不满简直突破天际,同时认定楚君中无法带领楚国重新崛起,乃至于看到楚国在楚君中和令尹的昏庸统治下有坠落万丈深渊的趋势,再不断有人吹捧以及劝进,渐渐有了一种舍我其谁的心态。
    那些吹捧和劝进的人,他们是真心诚意希望昭固能够取代楚君中,再带领楚国走出困境。
    只不过,吹捧之风和首先劝进是怎么出现,里面有原国的影子。
    智瑶避开楚国可能出现新君的话题,说道:“宋国再次动员,起兵七万移往陈旧地;昭固集结十二万大军亦向‘宛丘’移动。”
    着实是挺奇怪的事情,昭固应该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却是还集结大军做出援救楚君中的举动。
    这一次,能够做主的楚国高层和宋国君臣可算是明白一个事实,他们单独一个国家向“新郑”进军,哪怕成功突破到“新郑”周边,依旧无法给“新郑”解围,只有集结重兵才能使救援行动有效。
    而几个月过去,勾践只是入侵莒国一次,夺占了四座城邑就不再有动作。
    也就是勾践没有趁机将莒国彻底灭掉,更没有进军东来,或是入侵齐地和鲁地。
    “新郑”距离“琅邪”太过遥远,快马传递消息也要耗费半个月以上,很多消息送到智瑶手中几乎等同于失去了时效性。
    智瑶坚信勾践不会愚蠢地坐视原国赢得战争,猜测勾践要么用入侵齐地的方式逼迫原军从“新郑”撤兵回救,不然就是派遣军队加入到对“新郑”的援救当中。
    当然,勾践还有另外一个选择,直接对楚国、宋国、郑国和鲁国悖盟,玩一手落井下石入侵楚国和宋国,趁着楚国和宋国的主力在外尽情对两国实施攻城掠地。
    原国派往谒见勾践的使节,提的就是跟越国合作瓜分掉楚国和宋国,暂时没有得到来自越国的明确答复。
    可以将越国不给出明确答复视作一种暧昧吗?反正勾践没有第一时间拒绝,某种程度上就是有了背叛盟友的心思;当然也不能排除是在用那种行为迷惑原国。
    其实,原国跟楚国、郑国和宋国互有交战,作为楚国、郑国和宋国盟友的越国却是一兵一卒没有出现在战场,打从事实上勾践就是没有尽到作为盟友的义务了。
    仅是盟友都在苦战,越国却是充当看客,不管事后是个什么情况,想来楚国、郑国和宋国但凡不亡国,最低层次也是从舆论上讨伐越国,有余力则是合兵围攻越国?
    “历史上的越国是怎么亡的?”智瑶知道是楚国灭掉越国,只是不知道具体的过程。
    这个历史版本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原版的历史只能充作参考了。
    当然了,智瑶其实并不熟知春秋晚期这段历史,知晓的历史事件也就那么几个。
    知道或不知道历史对有大抱负的穿越者只是先期起到一个先知先明的作用,用来收集良臣名将最为关键,某天肯定会亲手改变历史。
    如果有不想改变历史的穿越者,除了着实没有能力之外,只剩下佛系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