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观时待变(第 3/4 页)
    原国这边一直在极力争取宋国,宰予等前往“商丘”做学问交流的原国人没有遭到恶意针对,也没有得到高规格的接待。或许能从宰予等人在宋国遭受的待遇,看出宋国君臣仍在犹豫?
    八万宋军屯驻“雍丘”不动弹就是宋国君臣犹豫的一种体现?关于这点倒是很符合宋人的脾性,他们长久被打压惯了,碰上了强权容易心虚,遭遇需要做出抉择一时半会难以下定决断。
    智瑶为什么一直没有下令攻打“新郑”呢?一来是楚国和郑国一再有援军过来,再则就是一应攻城器械还显得不够多。
    “楚、郑二国为‘新郑’而灭之军,几多?”智瑶问道。
    智开难掩兴奋,说道:“不算去年,仅是今年便有四五万之众。”
    春播结束才多久?刚过去不到两个月,距离秋季到来还有个把月的时间。
    原国大军围困“新郑”之下,着实会让楚国和郑国生出急迫感,他们越是着急想要为“新郑”解围,遭到原军的伏击或是围歼机率就更大。
    智瑶问道:“你可知为父所行之计为何?”
    智开根本不用思考,答道:“乃是围点打援。”
    类似的套路被智瑶用的次数太多,能够被称之为经典的战例并不是在“新郑”产生,事实上是很久之前围困“鲜虞”而歼灭了中山国回援大军的那一次。
    智开说道:“父上,司寇率军侵入楚地,楚国难有援军再次北上;郑国国小民寡,两年丧失四五万大军,便是再有援军,为数必然不多;我军何时攻打城池?”
    智瑶笑了笑,反问道:“你以为应当何时攻打?”
    这一次,智开没有马上回答。
    郑人对“新郑”极度偏爱,长期屯驻全国七成左右的兵力,维持十万人足够吃两年的囤粮,尤其城内的水井多到吓人的地步。
    “新郑”位于黄水和洧水两条河系的交汇处,注定了地下水资源不会缺少,换作其它地理位置,真不是越多的水井就每一口都能保持水量。
    有足够的粮秣,再加上没有缺水的困扰,并且城池还是当世第一坚城,不在人的思想上出现问题,外敌单纯想要使用武力攻克真的是太难了。
    有一小会之后,智开才说道:“先行歼灭‘宛’城之敌,使‘新郑’沦为孤城。待楚地受袭消息传来,搅乱楚人军心。或是攻城之时?”
    智瑶觉得智开的眼光已经可以,说道:“‘新郑’周边既然多水,为何不可使用水攻之策?”
    水攻?智开很清楚原国这一边没有在黄水或是洧水修坝,不由用困惑的眼神看向智瑶,呐呐地说道:“孩儿观‘新郑’地势,若非接连暴雨,确难实施水攻。”
    没错的,郑人真是选了一个都城的好所在,保证了水源充足的同时,还不惧怕水攻。
    除非老天实在作美,要不然无法采取水攻这一点,智瑶已经从公输氏和窦氏那边得到证实。
    这一下,智瑶对智开就更满意了。
    开国之君的能力和眼光不够很难打下江山,继任之君完全不懂军事则是极容易丢了江山。
    智瑶不奢望智开有多高超的军事才能,一些基本常识怎么都应该懂,才不会容易被朝臣瞒骗和误导。
    “敌军突遭围困,城小粮寡难以持久。你率常备军前往,务必全歼之。”智瑶说的是‘宛’那边的联军。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