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天子崩,国君薨(第 3/4 页)
    “君上,‘郢’都线报,楚君伤重不治,薨逝矣。”
    这么说,楚君章还是没有能够吃到今年的新麦啊!
    不对,人家楚人更喜欢吃稻米。
    总之,历经病痛折磨的楚君章可算是解脱了。
    智瑶沉默了一小会,说道:“待楚国遣使送来讣告,派出使节往而吊唁。”
    他不知道的一点,也就是又改变了历史。
    原历史版本,楚君章是一位长寿的君主,前488年在位起讫前432年,足足在位五十六年。
    不过,智瑶改变的历史足够多了,并且还让楚国提前进入到封君政治体系,多一个让楚君章提前退出历史舞台不算什么。
    “召中尉、国尉。”智瑶吩咐道。
    说起来,韩庚、狐尤、钟全还真是挺委屈的。他们明明是三公,一旦原国发生了什么事情,智瑶却是更多找司马穰苴和孙武进行商量。
    那个跟官职高低真没有关系,主要是智商、眼光和决断上的差距。
    司马穰苴最先过来,后一脚孙武也到了。
    智瑶看向台狐。
    后者现在是原国的宦者令,也算是一种鸡犬升天的受益者。
    “楚地线报,楚君薨逝。”台狐说道。
    宦者令是什么官职?其实就是宫内侍者的统管者,负责管理内廷事务,同时还帮君主管理一些不好摆在明面的能人异士。
    孙武说道:“君上,此时不宜大军南调。”
    虽说智瑶表现出来的性子有点急,不至于这时候帮楚国完成众志成城啊。
    “寡人写有吊信之文,二位可代寡人斟酌一二。”智瑶说道。
    二人先后看完,没有表达什么意见,内心里则是多少觉得智瑶真能放得下身段。
    其实就是智瑶回顾了一下楚君章的平生,还是以中原之君的角度,提到了楚君章年幼即位后的艰难,肯定了楚君章为之奋斗的成就,再指责楚国众臣一点都不会为君主分担,对战场上箭矢无眼感到世事无常,最后再表达对楚君章薨逝的哀悼。
    话说,哀悼是“巫”的事情,史官也能哀悼一下,一国之君那么干有点突兀,确实也是很够意思了。
    孙武说道:“君上乃是示弱楚国,诱使楚国北上愈众?”
    人家楚国的三观跟中原列国不一样,真不是智瑶隐隐约约表达悔意,再放低身段就能够消除楚人的恨意。
    相反的是,智瑶那么干只会让楚国认定原国有大麻烦,害怕楚国大军北上复仇。
    司马穰苴问道:“若是诸侯得知,盟好与楚?”
    智瑶笑呵呵说道:“既是大战无可避免,与我为敌竭尽显露……”,后面的话不需要多说了。
    不一定是诸侯可能会有动作。
    智氏的立国方式,注定内部也不会多么干净。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内部的敌人总是比外部的敌人更麻烦,创造机会让内部的敌人暴露,总比在危险的时候突然暴起好很多。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