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提前进入南北朝?(第 3/4 页)
    派出使节团是一种建交,然而楚国并没有恭贺原国的建立。这就是敌意最明显的一种展示。
    楚国并没有将事情做绝,起码没有质疑智氏立国。
    这个就要提到智瑶后面将国号定为“原”那么一回事了。
    依旧使用“唐”当作国号的话,楚国提出质疑会更有法统性质,其余列国哪怕不想得罪智瑶,他们多少也要跟着“哔哔”几句的。
    那个“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可不是现在的主流,并且不能小看法统性的重要性。
    智徐吾说道:“楚君仍旧卧床不起。听闻秦医亦是束手无策?”
    瞎了一只眼的楚君章活着回到“郢”都,长期以来却是受到了病痛的折磨。
    如果没有解决发脓的医术,长久时不时发一次高烧无法得到根除,不知道楚君章还能熬多久。
    钟全说道:“楚俘不可应赎。若是开战,此些人等便是北伐之兵。遑论此俘皆有用处。”
    以前智氏是晋国的一个家族,抓了多少战俘都是自家的奴隶。
    等待智氏化家为国之后,其实奴隶也能算智氏的财产,但是私产与国有资产的界线就不是那么清楚了。
    各国的公族都是那么一回事,并非智氏这边存在特例。
    韩庚附合道:“楚俘用于修渠,如何可归?”
    在智氏没有化家为国之前,第二个五年计划只是智氏一家的事情,轮到现在的情况发生转变了。
    首先,各个家族纳赋也是存在期限,一旦服役期限超过,肯定指望着国家提供粮秣的啊。
    晋国无非就是卿位家族强横崛起,搞得那一条界线越来越模糊,要不然一开始国家也是需要成为各个家族的后盾,某个家族拿不出那么多粮食,国家就该提供支持,国君的放贷业务也就来了。
    原国没有卿位家族,好多规矩也被更改,再有智瑶设下的红线,各家族在某些方面吃了亏,智氏是不是应该有所补偿?
    当然,并不是智瑶全面启动第二个五年计划了。
    这次“第二个五年计划”遭到拆分,新的“三年计划”在今年实施,需要挖一条从鸡泽到“曲梁”的水渠主干道,动用的就是来自各国的战俘。
    智氏的产粮多寡,确确实实是跟国家实力挂上钩,变成了大家在乎的事情。
    “楚君恐难食用新麦。”智瑶轻声说道。
    众人脑子里想到了一个人物,进而想起了晋景公的典故。
    伤口发脓难止,一再反复高烧,不得败血症就怪了。
    当前时代的医术就那样,小小感冒都能丧命,何况是败血症?绝对死定了啊!
    大家脸色逐渐变得严肃。
    他们不得不神情变得肃然,一切只因为楚君章薨逝之后,楚国必然发兵北上进行复仇。
    看楚国新任令尹的一些举动,摆明了就是在为战争做准备,楚国与原国新一轮的大战爆发,也许就在下一刻了。
    智瑶又说道:“越国频繁刺探莒国,或将用兵莒国。”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