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细思极恐,望而生畏(第 3/4 页)
这一支秦国的使节团,正使是赵伯鲁,副使名叫赵稷。
一样都是“赵”没错,赵稷却是秦国正儿八经的公族,跟赵伯鲁的“赵”是两种成份。
韩庚得知有秦国的使节团抵达“新田”时,也知道了秦国使节团先去宫城谒见晋君凿的消息。
“秦国此举何意啊?”韩庚第一时间来找到智瑶。
说起来,晋国好几代国君身上可是有秦国的血脉,秦国那边也是这种情况。原因是同姓不婚,非姬姓的诸侯国就那么几个,够资格跟晋国联姻的诸侯国就更少,晋国跟秦国也就一再联姻,以至于留下了一个“秦晋之好”的成语。
因为多少能扯上一些血缘关系,秦国使节团抵达“新田”第一时间谒见晋君也就显得理所当然,各有所需为前提之下,说不定还能达成什么友好合作的项目呢。
智瑶说道:“三家盟誓,诸侯如何不惶恐?”
其实,智瑶牵头搞盟誓,以后要是出现了三家分晋,史学家少不得要拿三家盟誓当作分裂晋国的开端。
因为有智瑶率先歼灭了三万多秦军的关系,制定西扩计划的韩氏开局已经很好了!
韩氏偏偏在第二年折戟沉沙了一次,今年还没有正式发兵西征,结果是秦国的使节团先抵达“新田”了。
“如若君上重提盟好之事,奈何?”韩庚问道。
晋君凿到底还是一国之君,只要他开口承诺了一些什么,便是智氏、魏氏或韩氏的实力再强,阴奉阳违可以干,直接违逆则是不行的。
毕竟,维持晋君凿的体面就是维护国家的体面,晋国没有体面也就等于智氏、魏氏和韩氏不存在体面。
智瑶迟疑道:“君上不至如此罢?”
韩庚很郁闷地说道:“庚欲速离‘新田’往西。”
懂了,韩氏要用最快的速度造成既定事实。
智瑶问道:“不若我唤宵前来,询问宫内之事?”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