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满级大佬的恐怖程度(第 3/4 页)
    有一件绝对的事实,其实马镫这玩意很早就出现,一开始是作为辅助上马的工具,一般是单边款式。为什么没有普及开之类,着实是有点扯不清楚。
    另有一个天大的事实,马掌比起马镫和马鞍显得更加重要,没有列装马掌的战马对路况要求比较大,磕到石子就能让马蹄废掉,给马穿上“
    铁靴子”能在满是石子的糟糕路面上尽情驰骋。
    所以是,有没有列装马掌会让战马的损耗出现天差地别的差距。
    智徐吾一句简单的“紧随其后”让孙武听出了很多的内涵情况就是,约四千左右的智氏骑兵一直阴魂不散地跟在赵毋恤和代君的大军周围,逮住机会上去射一波箭的反反复复袭扰,夜间更是会突然袭营放火。
    赵氏的战车和步兵根本追不上智氏的骑兵,设法围堵也很难让智氏的骑兵上当。
    代国单骑走马进行追逐的下场更惨,一个个被射靶子一般干掉,为智氏骑兵又增添了一批可用战马。
    这种战术不止是首次在诸夏大地出现,或许还是小破球的第一次使用,搞得赵军和代军苦不堪言。
    孙武听完却是走到案几边坐下,拿起笔就开始给智瑶写信。
    信件的内容是劝导智瑶放过那一批赵军,阐述赵毋恤以及那支赵军抵达代国对智氏好处。
    智徐吾看了一部分内容,忍不住说道:“便是赵氏不往代,我家亦可伐代。”
    孙武一边继续书写,另一边说道:“师出有名方为王道。再则言,赵氏入代必窃其国,日后晋军出征代国有其名份,亦可收归代人之心,以求长治久安。换而言,赵氏出奔已成无根之萍,不足为虑矣。
    至于说赵氏会有一个军团以上的兵力规模在代国?孙武真不觉得攻打起来会有难度,比起名正言顺这一重点,哪怕是日后出兵攻打的难度会有所增加,事实会证明是值得的。
    而这个其实就是战略眼光上面的差距,要不然智瑶也不会在孙武认为应该放赵毋恤离开“晋阳”之后,思考一番让智瑶同意下来了。
    智徐吾只是有着晋人比较莽的性格,不是听不进正确的话,转而问道:“筑坝已有一月之久,何时水淹‘晋阳’。”
    复杂修坝工程的是来自公输氏的班,耗费两万人力花了七天的时间就将堤坝修好。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