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一份营养充足的养料(第 3/4 页)
回到家的智瑶特地嘱咐夫僚,照顾好这一匹公马,好好地喂养一段时间,到了发情季的时候找来优质的母马进行配种,看看下一代是什么成色。
另外,智瑶得到汇报,没有找到那个郑人。
用晚膳期间,智申果然提到楚军北上的事情。
“此次韩氏、狐氏出兵,合计一‘军’。我家为后备,集兵于‘上阳’,以备事态转恶。”智申说道。
智瑶好奇狐氏是怎么个军队构成,问了一下。
智申说道:“狐氏族众随寡,壮年即可纳赋,此异于诸夏。”
能看得出智申对狐氏有点不看好,他也有轻视狐氏的理由。
胡化的狐氏丢了很多诸夏的习俗,一些规矩好像也不当回事了。
看看智申都说了些什么,狐氏只要是个壮年就能纳赋,代表根本没有经过正式的训练。
诸夏的家族为什么讲究“士不教,不得征”呢?除了想要有更优质的兵源之外,战争从来不是依靠个人武勇能打赢,主要以团体配合发挥出战斗力,士兵听不懂指令又怎么能行嘛!
所以了,所谓的“士不教,不得征”真不是纯粹教导杀人技,其实就是让士兵能够听得懂一些基础的号令,不至于在战场上当木头人或动辄瞎几把跑。
智瑶决定在狐氏集结私军到“新田”的时候去好好看看,搞清楚各个家族为什么看轻狐氏,实地了解一下所谓异族的特色是什么。
晋国要展开新的国战,时间不急迫的话,各个家族的私军肯定是先来“新田”城外集结,进行了誓师才会开拔。
如果是作为援军而投入某个战区,各家族的私军则不用特别来“新田”一趟,肯定是直接奔赴战区的。
智申又讲了另外一些事情,诸如齐国与吴国的战争,然后宋国又开始入侵曹国,本来郑国私下寻求谅解在知道楚军北上之后使者告辞离开,等等不少的事情。
“如此说来,士吉射或将奔楚。”智瑶说的是士吉射会跟楚国搅和到一块去。
这种事情对晋国或楚国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情况是晋国和楚国争霸阶段,两国贵族在本国混不下去或是要逃亡,一般都会选择投奔对方。
很早之前,郤氏的一支就跑去了楚国,他们后来成了楚国的伯氏。这个算是晋国跑去楚国最出名的一家子,不代表只有这一家;楚国那边则是为了夏姬欺骗楚王的申公巫臣投奔到晋国,只是后来申公巫臣被晋国派去了吴国。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