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别装了,都不是好人(第 2/4 页)
    “这片土地一直没人,还是后来秦人被打得缩回去,晋国一直忙于跟楚国争霸,使得土地的开发就这么被搁置呢?”智瑶站在战车之上,一眼看去到处都是植被的旷野。
    赶路嘛,智瑶毛病了才骑马,乘车舒服多了。
    现在到处都是一片绿色,并不是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黄土。
    某天这片土地变成布满黄土,大河也要被改称为黄河了。
    过了洛水来到西岸,位处渭水北岸真的就是一片空旷,数百里之内一座城邑都没有。
    更早时间之前会有属于白翟狄人部落来到这里放牧,后来晋国在“大荔”以北的洛水东岸连续筑城,确认土地归属权之后立刻拦住了白翟的南进。
    在晋景公当政时期,秦国又跟白翟、赤狄结盟进犯晋国,一下子惹毛了晋人,晋人很直接将位于晋国东北面的赤狄打死,连带秦国和白翟也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从那之后,秦国缩回去了西边,白翟更是丝毫不敢再靠近晋人的地盘游牧。
    重新接受诸夏文化十余年的狐氏,他们之前某种程度上算是白翟继续向东进发的帮凶,使得白翟又开始恢复东进。
    那个就是为什么晋定公要重新吸纳狐氏,当时的智跞和赵鞅都同意的原因之一。
    智跞和赵鞅认为重新吸纳狐氏能够斩断白翟东进的手,并且还能让本来作为帮凶的狐氏跟白翟彻底翻脸,能够在晋国应对诸侯时,使得狐氏变成抵御白翟东进的阻力。
    事实证明智跞和赵鞅做对了,狐氏现在就是白翟想要东进的最大阻力,双方在大河上游没有爆发规模浩大的战事,冲突却是时不时发生,其余家族则是空出手想怎么摆弄诸侯就那么摆弄,一点不用去操心白翟。
    历经半个月的行军,智瑶等人来到了一个叫“高陵”的城邑附近。
    这座“高陵”属于秦国,它坐落在渭水边上,同时是秦国在渭水北岸最为靠近晋国势力范围的城池。
    全军驻扎下来。
    智瑶召集众人开会。
    “克‘高陵’以作屯粮之地,可使后勤无忧。”
    这是韩庚的观点。
    他们这些接手权力的二代,要说全部饭桶就是诋毁。
    而韩庚是决定西进之后补课,了解到秦军作战时很爱袭击对手的粮道,才有了上述的建议。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