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37章:天命所归(第 2/4 页)

    “以地势兴建堤坝,断绝水流汇集之害,不出十载‘甲氏’亦可开垦良田万亩。”老子说道。

    这个“万亩”又是虚数,就好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三千尺”一样。

    诸夏就是这个样子,涉及到数字的话总爱进行修饰,没想过这么搞会让后世的中小学生很烦恼的啊。

    当前晋国的气候跟后世的粤地区别不是那么大,雨季也远比后世要长得多,再加上一些山川地貌不一样,导致的是晋国的河北部分是一种泽国的现状。

    事实上,相隔将近两千五百年之久,区域气候不一样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方,山川地貌和环境有异更是正常。

    “河边到现代不再是泽国,究竟是人力改变,还是因为气候演变的呢?”智瑶对于修堤坝什么的早有计划,才不是老子提出来才有相关想法。

    修堤坝可不是想修就能修,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还要懂得对地形的勘探,修在正确的地方不止能显示效果,必然也会因为蓄水而成的湖泊多了,给整出一个鱼米之乡。

    首先,智瑶是得到了窦犨的效劳,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勘探,进而有能力去完成一系列的水利工程。

    没有郑国,秦国并不是无法修渠,只是他们花在勘探和启动工程之后的耗时绝对是倍增;没有李冰,秦国能不能修成都江堰则是有点不好说了。

    一系列的事情只证明了一点,无论是在什么时代,专项人才总是存在其战略价值。

    比较让智瑶意外的是老子的态度,只因为能够增加粮食产量,一下子让老子觉得是一个大事业。

    这件事情是不是侧面说明老子很明白“民以食为天”这一句话,并且老子看待晋人、楚人、齐人……反正都视为诸夏的一份子,不会因为水利工程完成会让智氏实力大增产生顾虑?

    别忘记老子是一位能写战略级别著作的人,不可能没有预估到一旦智氏的计划完成,实力方面会提升多少倍。

    智氏强大了等于晋国的实力也跟着增强,恢复元气的晋国又要镇压诸侯不知道多少年。

    “晋为伯,中原之幸也。”老子给了智瑶答案。

    智瑶的教育中,读史和明史占了不小比例,结合自己的思想,一听就懂老子讲的是什么意思。

    晋国称霸阶段,列国的互相兼并变得异常迟缓,关乎到重大变局的就只是齐国兼并了莱国。

    也就是说,晋国扛起了帮周王室维持秩序的大旗,不止带领诸侯跟敢问鼎轻重的楚国一再大战,其实是保证了很多弱国、小国不至于遭到周边列强的吞并。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晋末长剑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大魏宫廷 我家娘子,不对劲 小老板 末日走私商 江湖三女侠 天下枭雄 沉溺 你们用枪我用弓[电竞] 斗罗之空棍 革清 秘密部队之龙焱 燕归巢 世子妃 北齐怪谈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乱清 我在民国打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