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554章:如此明显的计谋(第 1/4 页)

    来到郑地时,智瑶的巡视队伍膨胀到了近五万人。

    这五万人并非全是将士。

    其中的一万余人中,有近两百宫女与寺人,各官员的从属占了近千,剩下则是随行的民伕。

    出巡肯定是带上全套班子,各级官员也需要处理杂务的人,族人与随从总是要带一些的吧?

    智瑶的第一站是“制田”,随后会前往“新郑”长久一段时间。

    曾经的郑国几乎全靠“制田”的出产在养活。

    倒不是说其它区域没有开战农耕,其原因是北方有晋军屡屡入侵,南方则是楚军时不时来扫荡一趟,逼得郑国君臣将“制田”极尽开发,又在周围布置了防线。

    “此地农田几顷?”

    “回大王,丈量得有八万顷。”

    “多了,还是少了?”

    “回大王,比较之前略有缩少。”

    就说吧,八万顷怎么可能支撑得起郑国的粮食需求。

    当然,郑国其它地方也有出产,再辅以野味、采集之类,并且会从国外购入粮食。

    智瑶其实也就知道原国的一部分田亩数量,不可能做到原国有多少农田详细尽知,而智瑶手中关于农田的顷数为三百四十多万顷。

    这个数字一点都不夸张,要知道原国当前的疆域范围有多大,很多地区是吞并于他人的国祚,大部分在册耕田算是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

    关于田亩数字,先秦时期没有相关数据,到西汉一度开垦出八百二十七万顷,东汉则是达到两千两百五十七万顷,最夸张当属隋朝杨广在位期间的田亩数量,达到夸张的四千三百五十六万顷,随后的各个朝代基本没有超过隋朝,乃至于有些朝代的在册农田数量少得出奇。

    李唐初期也就八百五十万顷,直至天宝年间也就增加到一千四百三十万顷,乍一看李唐跟杨隋还真的是差距挺大。

    然而,李唐农田在册非常少,其实不是农田荒废,说白了就是被隐藏起来不登记在官方记录之中。史学家以此推断李唐对门阀世家基本持绥靖政策,或是根本管不动。

    疆域范围最小的正朔宋朝,田亩数量达到七百万顷,比之李唐的持平时期少了一百多万,然而李唐统治的疆域范围可是赵宋的2.6倍大!

    如果这还不能证明了那些史学家说李唐是门阀世家势大的局面,从杨隋开始的科举,到李唐依旧是门阀世家的玩具,总能证明点什么吧?

    当前原国的总人口刚刚突破千万不久,仅是可查数据就拥有三百四十多万顷农田,可以想象一旦智瑶执行西汉休养生息的政策,原国人会生活得多么幸福。

    千万人口却是拥有三百四十多万顷农田,其实也是智瑶认为原国在未来二十年会人口激增的信心来源。

    能吃饱,有节余,要相信诸夏的生活观念,必定是谁都想多子多孙的!

    事实也是那样,日子过不下去的话,正常人谁想生育?想生也要有老公或是老婆。结合了的夫妻,他们很清楚生出来增加自己和长辈的负担,必定也会苦了下一代。

    “楚国有何动静?”

    “回大王,楚国封君聚集‘郢’,各地亦有异动。”

    智瑶看向了南方,露出了有意思的表情。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晋末长剑 小老板 大魏宫廷 我家娘子,不对劲 沉溺 江湖三女侠 天下枭雄 末日走私商 你们用枪我用弓[电竞] 大唐官 斗罗之空棍 红楼之挽天倾 世子妃 秘密部队之龙焱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希腊神话 三国军神 燕归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