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44章:好大一根粗大腿!(第 1/4 页)

    今天是两章两发。

    ……………正…………文……………

    智瑶并没有将“渭水之战”俘获的全部楚人交出去,仅是愿意让楚国赎回其中的七千五百人。

    双方就怎么赎回商谈了很久的时间,并不是纠结其它什么问题,在于一些细节方面。

    首先,智瑶希望楚国能够允许以晋军的体系去安排这一支楚军,也就是用晋军的编制,不再是楚国的体系。

    仅是关于用什么方式去重组军队这一点,智氏就跟楚国争论了半个月。

    楚国并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军队体制上输给晋国,觉得他们自己的编制就挺好,不需要效仿晋国。

    晋国脱离周王室的约束是在栾书担任“元戎”时期出现。

    栾书喜欢搞阴谋诡计,有一个“老阴逼”的诨号,看待事情却是极有前瞻性。

    当时的晋国在各方各面已经成长起来,面对楚国的崛起,外加周边列国的动荡不断,认为周王室的编制已经不再适用于晋国。

    在栾书的提议下,晋军做出了扩编的举动,也就是一个“两”还是保留一乘战车,紧随战车的步兵却是从二十二名变成七十三名。

    那个时候,晋军一个“两”是一乘战车在内的七十五人,一个“卒”四乘战车在内的三百人,一个“旅”二十乘战车在内的一千五百人,一个“师”一百乘战车在内的七千五百人,一个“军”五百乘战车在内的三万七千五百人。

    可以说,正是因为栾书对晋军的改革,奠定了晋国往后对上中原列国都像是殴打小孩子,屡次跟楚军交锋总算也不用受困于周王室那种军队编制,搞得兵力总是不足而面临窘境了。

    必须了解的一点是,以当时的时间节点,其实也就晋国、齐国和郑国在总人口、经济、粮食产粮这三方面支撑下,拥有组建大规模兵团的能力。

    齐国想学但是被晋国立刻摁着打,屡屡被卡住也就放弃了。

    郑国则是被晋国和楚国夹在中间,乃至于都变成了老牌投降国,国力一再衰弱之下,军队编制扩增自然也就没了影子。

    时间过去那么多年,晋国还是在享受着栾书对军队扩增的好处,某种程度上也要感谢赵盾担任“元戎”时期让晋国走向军果主义的路线。

    智瑶之所以要求楚军用晋军的编制,看着好像是在帮助完成一种“进化”,然而却是一种包藏祸心。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晋末长剑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大魏宫廷 小老板 我家娘子,不对劲 沉溺 末日走私商 江湖三女侠 天下枭雄 你们用枪我用弓[电竞] 斗罗之空棍 北齐怪谈 世子妃 秘密部队之龙焱 革清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燕归巢 大唐官 明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