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就地化身大明使臣团(第 3/4 页)
除了往来的汉人和乌斯藏商队之外,朱启也看到了许多西域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商队。
光是看到如此多的商队,朱启仿佛就看到了茫茫多的税收。
这光是收关税,都要收到钱包爆炸了。
但可惜的是,中国古代的关税,那是极其不规范的。
主要原因,就是关税和普通老百姓们教的税务是计算在一起的,或者说,叫做商税更加贴切一点。
古代的商税非常的简单,明朝洪武年间,只有一个货税。
就是不论是你是大明百姓,还是外来的商队,只要你的货物超过一定的价值,就三十抽一的交税。
然后就没了。
而就是如此低廉的商税,大部分时候,一大半都会落入地方官员的口袋,剩余的一大半,则是商队背后的既得利益者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给规避掉。
比如说,臭名昭著的功名在身不用交税的规矩。
再加上税务机关的职能混乱,户部官员专业水平堪忧等等种种原因加在一起。
古代的税务,一直都只能靠农税,也就是这个原因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说中国古代只能收农税,不能靠商业收税,因为中国是彻头彻尾的农业国家,那真的就是放屁了。
根据史料记载,在开辟新大陆航线之前,中国历朝历代的商业活动,占据到全世界商业活动份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还多。
宋朝时候,甚至占据到了70%以上。
也就是说,新航线之前,世界上每完成两起大宗商品的交易,有一起就发生在中国,或者说和中国有直接联系。
世界的经济中心,一直都在东方。
即便是新大陆开辟以后,在鸦片战争轰开国门之前,这个份额都保持在百分之三十。
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可以反驳这个观念。
那就是清朝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为了让清朝能够有足够的钱归还债务,便派遣了一个叫做赫德的人,来指导清朝收取关税。
历史记载,直到乾隆五十九年,也就是1794年时候,海关国库收入才只有可怜巴巴的400万两。
而在英国人指导以后,国库海关收入呈现指数级的增长,占到了晚晴财政总收入的1/4到1/3份额的3500多万两!
清朝那时候难道不是农业国家吗?他不仅是农业国家,甚至都被锤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家了。
关税尚且能收的上来这么多。
你说明朝收不了关税?
那真的是胡扯蛋了。
但收关税也是有讲究的,首先一条,就是得吧税务部门单独从户部拎出来,然后搭配上专业的会计人员。
还要配备上专门的监察机构,最好是直属于皇帝的,比如锦衣卫什么的。
监察机构的人员,当然也是要有专业水准,也就是审计学。
而且这些机构,在地方上也要有设立的办事处,并且独立于地方政府部门。
这才是较为科学的政府收税职能。
像现在这样的户部一杆子拦下来,税收全靠地方。
那真是光贪污都给你贪的差不多了。
这也是朱元璋杀贪官污吏,却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连监管手段都谈不上专业,稍微动点手脚就能贪污,这些官员当然会贪啊。
所以啊,这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事情,就是指望别人能够自觉。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