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一十五章 这是东方的文艺复兴!(第 1/4 页)

    朱启很迷惑,不知道自己又干什么了,被这群文人士子给盯上了。

    按说这去国子监教数学的也不是自己,是郑士元啊。

    就算是他们觉得这数学太过格物,有违儒生所为,也该去找郑士元论道啊,找自己干啥啊。

    不过一路上听着内官说的话,朱启却好像又不像是这么一回事。

    “哎呀,辽王殿下真是好厉害,咱家也是佩服的很啊,咱家还是头一次看到,那些臣工们在朝堂上如此争论起来。”

    “连陛下都让御膳房那边准备臣工的午饭,看来是打算和臣工们论道一整天了。”

    “殿下您的那个什么知行合一,虽然咱家听不懂,但听臣工们讨论,好像很厉害啊。”

    什么玩意?知行合一?

    朱启有点懵逼了,自己啥时候说过这些玩意啊,知行合一不是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吗,自己虽然也了解过,但要说精通那还差得远呢。

    不过自己好像确实和郑士元说过类似的话,但也算不上探讨啊,只是郑士元看着自己如此重视工匠,如此重视数学觉得奇怪。

    自己又不想和他说什么科教兴国之类的理论,他也不一定能接受。

    反而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实干理论,恰好可以当做理由,而且郑士元这样的儒生也能接受。

    因为心学已经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并且在王阳明刚刚提出来的时候,就在明朝儒生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而后越来越广。

    王阳明的心学,鼓励实干,不说废话,尤其是知行合一的理论,让人去探究事物规律,而不是去说那些假大空的东西。

    在当时,大有一种东方文艺复兴的态势。

    只可惜伴随着种种危机和明朝的灭亡,满清的统治者,显然并没有选择流行的心学作为主流思想,这也导致了心学在东方竟然近乎失传。

    到了后来,还需要依靠日本的翻译本来进行学习。

    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但推广心学这种事情,朱启可从来没有想过啊。

    这次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

    当然,朱启也并没有觉得惧怕或者如何,反正自己和郑士元聊的这些东西,都是心学的内容。

    顶多就是大胆创新,令人眼前一亮,但要说离经叛道,那肯定是没有的。

    到了大殿之上。

    朱启就瞧见殿上一群臣工们,还在大声吵嚷着。

    就和往常一样,明显分为了三派。

    一派是胡惟庸为首,身后还有宋濂等人,主张的依然是朱熹那一套儒家学说。

    另外一派,则是以郑士元,刘伯温为首的,主张的是朱启的知行合一的学说。

    第三派则是一群看戏党,多半都是一些武将勋贵们,没事喊两嗓子:

    “别吵了,别吵了,你们这样是吵不出人命来的!”

    场面很热闹,而坐在皇位上的朱元璋,与其说是论道,倒不如说,也是在看热闹好了。

    尤其是这热闹还是朱启引起的。

    这可是引起整个国子监的学生们都在讨论的事情,就连臣工们此时都吵作一团。

    毕竟思想上的事情,历来都是看到与自己意见不合者,就想要去改变那个人的想法,让其能够和自己思想一致,但这也是最难得事情。

    见到朱启过来,本来就吵得不可开交的臣工们,那可就是更起劲了。

    郑士元更是振臂一呼,大有阵营头目到场,一群人等士气高涨的架势。

    胡惟庸这边自然不可能对辽王殿下大呼小叫,但也频频抛出种种问题。

    无非就是这什么“性即理”,“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理”是第一性的。

    还有什么“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

    听得朱启那叫一个头两个大啊。

    我特么懂个屁的哲学啊。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小老板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红警军团在废土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三国军神 遮天这个霸体太稳健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纸牌 1717新美洲帝国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重生之民国元帅 大清要完 洪荒之离线挂机十亿年 三国之蜀汉中兴 民国之文豪崛起 在暴戾的他怀里撒个娇 北宋穿越指南 酒仙斗罗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