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十九章 顺天(第 2/3 页)

    这些年来,三道争斗越发激烈,其共识也越来越少,不过有一点共识是不可动摇的,那便是一致对外。

    大玄朝廷素有下道门之称,前身是北道门,还能说是自己人。可婆罗洲和凤麟洲如何都算不上自己人。

    说句不那么正确、不那么道德的话,虽然道门一直鼓吹平等,但实际上所有人都明白,从来都不存在真正的平等。

    大魏末年的时候,天灾人祸,饥荒遍地,饿殍遍野。二百年过去,按照无三百年之国运的规律,大玄朝廷应该已经陷入颓势才对。可事实正好相反,大玄朝廷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鼎盛状态之中。

    这其中固然有道门的原因,不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帝京和玉京相互制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高层内部的腐化堕落问题。不过更关键的原因还是道门和大玄解决了最为关键的人地矛盾。

    所谓的朝代兴衰之理,每个朝代发展到最后,人多地少,土地兼并,土地养不活这么多人口,必然爆发一场大乱,削减人口,重新分配土地,然后又是一个太平盛世。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无非开源和节流两条路。

    开源,便是对外征伐,开疆拓土,不过此举有一个弊端,若是国土太广太大,朝廷鞭长莫及,容易导致边陲地方割据自立,脱离朝廷掌控,这是许多王朝不愿意看到的,而且王朝一旦衰弱,这些土地也很容易失去,中原的一十九州已经差不多是极限。

    节流便是对内整肃吏治,推行新政,抑止土地兼并,此举也有弊端,便是触及各级权贵的利益,无一不恨,故而步履维艰,稍有不慎便遭反噬,轻则被打翻在地,黯然退场,重则身死族灭,遗臭万年。

    在节流方面,道门和大玄的二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问题。开源方面,道门的确做到了开疆拓土。

    不过其根本原因还是生产力的发展。飞舟的出现,解决了疆域过大鞭长莫及的问题。农事技术的提高,能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海贸的兴盛,使得传统土地贵族没落,间接地缓和了土地兼并。

    简而言之,中原的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被转移了。

    不管道门愿不愿意,也不管道门如何强调平等,事实上都是分出了高下之别。道士是一等人,官吏是第二等人,中原百姓是第三等人,然后是婆罗洲、凤麟洲等地的土著是第四等人。

    道门不会像西洋人那样把其他人打为奴隶,这是海盗的行为,太下作了,不符合东方的道德。

    不过在具体分工上,的确是分出了高下。道士们不事生产,负责管理和分配,得到的最多。官吏、商人、士绅负责执行,得到的次多。中原的平民们从事生产,不过负责较为高端的工艺,能够保证衣食无忧,有一分体面,能供养孩子脱产读书,可以通过读书实现位置跃升,勉强算是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中原之外的普通百姓,只能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活计,卖死力气,付出最多,得到最少,孩子不能读书,有些时候温饱都是问题。

    不过就算如此,相较于圣廷,道门仍旧是高尚的。除了道门不卖奴隶之外,最起码道门还保留了一定的上升渠道,齐玄素这样的人也能通过读书考试成为道士的一员。

    人生在世,总要有点优越感才能活得下去。可以说是人的劣根性,可事实上就是如此,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穷,或者大家都富,都可以活得下去,就怕一富一穷,那就活不下去了。

    人生在世,总要有点念想才能活得下去。念想是什么?也就是奔头,或者说希望。虽然现在很穷,但是通过努力能获得财富,往上走的通道没有被封闭,无论当下再怎么苦,都能活得下去。

    优越感也好,念想也罢,都来源于不平等。

    若是天下平等了,哪里的优越感?若是天下平等,也无所谓念想希望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神话之后 剑来 大夏文圣 飞剑问道 仙逆 谋局 神秘复苏 最强兵王混花都 中州录 不朽凡人 洪荒:截教副教主 过河卒 武圣!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志怪书 我师叔是林正英 修真门派掌门路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乡野超级仙农 剑啸灵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