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食堂饭局(第 2/4 页)
小李子和崔戈也没有什么风度,都是埋头就一阵猛扒的人,几乎是风卷残云。
云落和那位女秘书自然不可能是这幅吃香了,小口慢咽,很有看相。
吃饭完之后,曾良君意识到今天必须将研究所的话题挑起来,也就顾不得那么多,直接说了。
“云总,上次我说的那个研究所,不知道您现在是什么想法?”
云落眨巴了眼睛,从小坤包里面拿出纸巾抹了抹。
“研究所的问题,我还没有跟神龙集团的其他几位负责人沟通,本来我准备找个时间找你谈谈的,不过前一段时间比较忙就一直耽搁的,我想知道你对找个研究所出成果的概率有几成?”
成立一个研究所,对于所有搞科研和技术的人都有莫大的吸引力,但是对于企业和资本来说,却并不是一项首选。
许多企业宁愿招一大票人在自己企业里面研究,或者直接找那些拥有技术的企业购买技术,都不愿意成立研究所。
原因就是研究所往往很难出成果,特别是当前社会,各种厚颜无耻的骗子横行,而科技成果刚刚是最容易造假的。
出资成立一个研究所,无疑是一场没有把握的豪赌。
况且成立研究所之后,即研究出了新技术和新的成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商用,这也是资本最忌讳的地方。
所以整个华夏内,都没有人愿意好好的静下心来研究新技术,大家都等着被人将新技术应用成熟了,然后再堂而皇之的剽窃之。
曾良君琢磨了一下,抬头说道:“云总,其实我想给你的答案是十成,不过这么说的话,肯定你绝对我太过自满。
我想知道云总希望研究所的研发是面向哪个方向的?”
“哪个方向?”
云落迟疑了一下。
“例如高精度自动化机床。”
曾良君直视着云落,仿佛将云落内心的看法全部看清楚了。
不知为何,云落突然觉得曾良君能够一眼就将自己的想法看穿了,其实在曾良君提供帕米尔系数的那个时候,云落就已经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丝商机,认为将这方面的才能应用在机床上的话,那才是最契合的。
既然曾良君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面掌握如此强大的数据,那么将这些数据应用在汽车发动机的领域,那就是一种浪费。
毕竟,就算神龙集团掌握了第十位的帕米尔系数,那也仅仅只能够在材料方面进行优化罢了,没有高精度机床,一样造不出能够媲美欧美汽车的水平。
机床,就像是一把合用的菜刀,米国和欧洲还有rb的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之所以远超出华夏的产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的机床上面的发展领先华夏几十年。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