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人手不够用啊(第 3/4 页)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之前朱晓松在沂州府那边带人打土豪,打的土豪越多,孟良崮的叛军规模就增加的越快,很快就从几百人壮大到了数千人的规模。
而在莱州府这边,朱二旦一路上倒是一直在复制朱晓松的打土豪模式,但是那些乡贤士绅们溜的太快,莱州府百姓的生活条件又相对好一些,以致于等朱二旦率兵拿下整个莱州的时候,他手下的队伍还是他带来的那两个营,莱州地区一共就多出来两百来号人,都不足以组建第三个营。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儿,朱二旦和耿锐倒也不至于头疼。
真正让朱二旦和耿锐头疼的,是整个莱州地区的农会,以及因为这些官老爷们挂印而去所空下来的县衙门。
朱二旦熟悉农会,耿锐也熟悉农会,就连他们手下的那几个营级主官再加上那些连长排长班长们也都熟悉农会的事情,甚至把这些人全部转职到县衙门也能保证县衙门的正常运作。
问题是朱二旦和耿锐毕竟是以攻打整个登莱地区为主,根本就不可能让手下那些营级主官和连长排长班长们转职到县衙门去。
所以朱二旦就很是理直气壮的给朱晓松写了封信,要求朱晓松把孟良崮那边的人才送一些到莱州地区,好让那些人才们把莱州地区的县衙门搞起来。
而此时的朱晓松,正在沂州地区吭哧瘪肚的带人挖井。
虽说朱晓松一开始就定下了大量使用建奴并且大量购买昆仑奴的基调,但是昆仑奴在我鞑清时期又不是什么烂大街的东西,更别说朱晓松还特意要求必须得是阉割后的昆仑奴。
基于这个前提,就算天地会的人能立即接触到西夷奴隶贩子,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等到第一批昆仑奴到岸。
在此之前,朱晓松所能使用的就只有手里的那点儿建奴俘虏。
很明显,这些建奴俘虏既要开矿,又要负责挖井时收底等危险工作,可谓是需求远大于库存,这就导致了这些建奴也很珍贵,必须得省着用才行。
所以,既是被逼无奈,同时也是为了让孟良崮的军队跟沂州百姓彻底打成一片,朱晓松干脆就亲自下山,带着孟良崮的军队和百姓们一起挖井。
当然,朱晓松带人干的都是没有危险的前半部分,最危险的收尾等工作还是由建奴来完成。
尽管如此,朱晓松也依旧不轻松。
白天,要么往百丈崖那边的兵工厂跑,要么带着军队和百姓们一起挖井干活,到了晚上休息的时间,上半夜还得组织军队和农会的人手进行学习,学习过后还得抽时间赶紧写教材。
一天十二个时辰,就只有后半夜到天亮之间的那三个时辰才是朱晓松的休息时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