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选材体系的弊与利 4000+求月票(第 4/4 页)
历朝历代,多少贫寒子弟,因科举而扶摇直上!哪怕是抵达人臣巅峰,主宰一国之大策的,也有不少!
朝登天子堂,暮为田舍郎!
仅此一句,便道尽了科举选材体系的精髓!
而普适性的国考,除非效彷科举,设三甲,不然的话,很难达到科举选材体系对上升渠道流通,对破除阶级固化的正面作用。
但普适性的国考,设三甲,又明显太过儿戏。
毕竟,普适国考,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选“吏”,而非选“官”!
而层层递进的话,又与科举无异。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如科举这般起步就授六七品官的,也不符合时代,毕竟,随着时代演变,官员,也不仅仅只是牧民这一个职能。
商业的兴荣,新学的发展,带来的,便是对官员素质的愈发高要求。
过硬的学识,与对官场,对基层深刻的领悟,缺一不可。
只知夸夸其谈,那就成了东林党了。
而这些问题,也正是如今大恒立国五年来,一直未曾正式确定一个选材体系的根本原因。
如何平衡当下与未来,如何兼顾选才与最大程度上公平上升渠道,抑制阶级固化……
重重思绪,在天子脑海之中翻涌,天子知道,要畅通上升渠道也好,还是要破除阶级固化也罢。
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上层的权利,尽可能多的出现真正的新面孔。
只有这样,阶级才难以固化,权利,也就难以世袭,上升的渠道,也才能勉强畅通。
如何尽可能多的让上层权利出现新面孔,且如何让这些新面孔,能够胜任上层权利,且不能让这些新面孔,成为上层权利世袭的便利……
这,就是他这个天子,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
但很显然的是,任何是有利就有弊,对选才制度,天子想要完美的制度,根本不可能达成。
一切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在于人,若大恒代代都是英明神武洞察秋毫的圣君,就算所有制度都是一团糟,大恒依旧能昌盛!
阶级固化,上升渠道不畅,说到底也不过是几个人几个家族的事情,情况不对,找个借口屠刀一挥,杀上一批人,位置不就空出来了。
况且,他这个天子之位,不才是天底下,最大的阶级固化,最大的权利世袭吗?
思及于此,天子也不禁一笑,所谓周期率,所谓王朝更替,一切,都还是人的问题。
再好的制度,也得靠人去执行。
而这,还只是大恒文官体系的难题,武将体系的问题,远比文官体系要严重得多!
“麻烦啊……”
天子摇头,随手将这封写满利益交换的奏本丢在一旁。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大恒,任何人,任何派系,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存在,有弊也就有利。
现如今,天子要的是利,所以选择性忽视弊。
等到何时,存在的意义没了。
那就该清算“弊”了。
识趣的,低调懂事,天子或许还能容忍其存在,不识趣的,那就下地狱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