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需求促进生产(第 3/4 页)
甚至,完全是赔着本赚吆喝。
而历史上的英国,之所以能够发明蒸汽机,且没有什么阻碍的极快速普及使用,研发换代,直接带来工业革命。
其根本原因,也是因为采矿,准确的说,是因为煤矿。
英国的煤矿,大都是浅层矿,也就意味着,开采极为容易。
开采容易,再加之地下水资源丰富,开采煤矿时,更是需要不断抽取矿坑之水,同时因开采容易,煤炭堆积,也需要水来浇煤,预防起火。
如此,人力肩挑手扛,自然难以胜任,也就催生了需要生产力革新的需求。
且,开采容易,也就意味着,开采成本低下,且利润丰厚,如此,便是财大气粗,对生产力的革新,纵使效用堪忧,却也有着强烈的需求所在。
当然,这也和社会的大环境有极大的关联。
而在大恒,乃至世界其他地方,大都是深层矿,开采难度暴增了数十上百倍。
开采难度大,也就意味着利润低下,在曾经前明时期,私人开矿买卖,煤价一直都是居高不下,利润恐怕还是可观。
而在大恒,煤矿与粮食,盐,布一样,被定为民生所需,严格控制着价格。
本该为垄断暴利的矿业,利润虽还存在,但显然高不到哪里去。
深层煤矿的生产工艺也难以革新,开采难,产量小,以及有着庞大的人口基础作为支撑,革新生产力的大环境,哪怕有着他这个天子的强力支持,但也根本就还未形成。
换而言之,环境的思想还未改变,以及,天下还没有促进生产力革新的迫切需求。
而这两点,便是天子一直致力解决的。
对思想的改造,以及,政策之下对生产力提升的需求。
这也是天子为何对朝中传统的文官士绅颇为不喜的根本原因。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