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明史……本纪(第 3/4 页)
显然,这些年的事,太多太多了。
从秦公辅政,幼帝登基,然后……不堪重负的财政问题彻底显露。
而经崇祯一朝接连之变,大明统治根基已乱,而幼帝,以及他这个武人辅政,可以说,除了数十万大军的支持外,便再无其他。
可以说,根本没有改革财税的可能,故而,要改财税,必先强根基,锐刀锋。
故而,军改便出,而后……天下大乱!
漠南蒙古,漠北林丹汗,山海关外曾经的大明唯一堪战之兵……辽镇,及大明的心腹大患……后金。
而这,还只是外部,内部朝堂人心不稳,文武敌视,北方天灾绵延,民乱不休,江南更是彻底糜烂,堪称彻彻底底的亡国之局。
也正是因为如此之局,导致了他,除了军队以外,根本没有其他的力量可以拉拢,可以利用,只能用尽各种方法,进一步强化他能掌握的军队力量,来镇压糜烂的局势。
如此,军队力量增强,必然就意味着大明其他力量的削弱,一点一点,直到一场场大捷堆砌下的军权,让皇权的危机感抵达极致……
毒酒赐武勋,太后举杯为号,死士合围……从此山河变色。
重重思绪在脑海之中一闪而逝,天子缓缓翻阅着这一册册靖武本纪。
显而易见,大恒朝修大明史,若与大恒无关,与他昭武帝无关,尚能保持公允,但至靖武本纪,至于大恒,与他昭武帝相关联之年,史载,无疑就明显多了不少春秋笔法。
天子似乎都能想到,这些负责俢纂明史的官员大家,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尽可能的将篡位之事美化,尽可能的让着明史不至于让他这个天子震怒,乃至讨得他的欢心。
寥寥几笔春秋笔法,便将这几册靖武本纪,完全变了性质,将明廷,明之皇权塑造成了邪恶………
当最后一页靖武本纪阅毕,天子缓缓合上书本,双眼微闭,看似平静的面容,心中俨然汹涌澎湃。
往事历历在目,但,怎么也比不上史笔如刀,青史铭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