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武渊阁(第 3/4 页)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纵使是庸才,几个庸才集思广益下来的决策,也比个人意志下的决策要好上不少。
准确的说,他是想把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军师幕僚,参军参议,整合成一个独立于五军都督府及兵部之外的正式机构。
武渊阁,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参谋制度!
由朝廷组建总参谋部,再于各部组建下一级的参谋部,直至基层。
就相当于原本个人将领需要自掏腰包请的幕僚军师,被朝廷包揽,成为彻底的公职人员。
兵部调兵,军械后勤,粮响拨发,军官选授,五军都督府统兵作战,日常军队管理,军籍黄册整理。
而总参谋部则负责组织日常操练演练,做好战争预案及作战准备,战时则负责作战计划,整个作战大局把控。
如此,总参谋部,就相当于军队这个暴力机器的大脑中枢,五军都督府,就相当于负责实施执行的躯干手脚。
而兵部,就是拴住这个杀伐的巨人的缰绳。
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已有完善且严整的制度,只需慢慢肃清调整即可。
唯有总参谋部,却非一朝一夕能够健全的。
要让总参谋部起到军队大脑的作用,自然不是在武渊阁摆出架势就能做到的,而是要借着这次军改,将参谋制度,贯彻到所有军队之中。
且,还需要一个完善且严谨的人才培养系统,和漫长时间的制度适应及调整。
而且,纵使这些都完成,短时间内,总参谋部,也不可能一下子打破数千年统帅决策的惯性,一跃成为军队的头脑中枢。
这也绝非他一道军令,一道旨意就能完成的。
他能做的,就是将参谋制度完善好,在军队中种下这颗种子,再时常呵护浇水,最终,能否成长起来,成为军队头脑中枢,还得靠参谋制度本身。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